以权责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 | 第12-13页 |
| 1.2.2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及考核 | 第13-15页 |
| 1.2.3 权责利相结合的制度设计 | 第15-16页 |
| 1.2.4 综述 | 第16页 |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动因理论 | 第18-19页 |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 2.1.2 控制理论 | 第18-19页 |
| 2.2 全面预算管理一般理论 | 第19-22页 |
| 2.2.1 全面预算管理的原理 | 第19-21页 |
| 2.2.2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 第21-22页 |
| 2.3 全面预算管理与权责利的结合 | 第22-23页 |
| 第3章 H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39页 |
| 3.1 H公司介绍 | 第23-24页 |
| 3.1.1 组织架构 | 第23-24页 |
| 3.1.2 产品业务介绍 | 第24页 |
| 3.2 H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 第24-33页 |
| 3.2.1 H公司全面预算的机构与职责情况 | 第24-26页 |
| 3.2.2 H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描述 | 第26页 |
| 3.2.3 H公司全面预算的内容描述 | 第26-29页 |
| 3.2.4 H公司全面预算的绩效与考核情况 | 第29-33页 |
| 3.3 问卷调查设计与调查结果 | 第33-34页 |
| 3.4 H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 3.4.1 机构与职责的设置不明确 | 第34-35页 |
| 3.4.2 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 | 第35页 |
| 3.4.3 预算内容与指标不利于权责履行 | 第35-36页 |
| 3.4.4 权责履行无力而预算执行不到位 | 第36-37页 |
| 3.4.5 预算分析与考核中权责利脱节 | 第37页 |
| 3.5 H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37-39页 |
| 3.5.1 权责利不确定 | 第37-38页 |
| 3.5.2 预算执行力对权责利无差别考核 | 第38页 |
| 3.5.3 制度化管理导致创新力不够 | 第38-39页 |
| 第4章 H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方案 | 第39-47页 |
| 4.1 优化机构设置与权责利结合机制 | 第39页 |
| 4.2 完善权责利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与内容 | 第39-41页 |
| 4.3 利用权责利结合构造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 4.4 以权责利为核心强化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 第43-45页 |
| 4.5 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分析与考核体系 | 第45-47页 |
| 4.5.1 建立以追责为核心的全面预算分析体系 | 第45页 |
| 4.5.2 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 | 第45-47页 |
| 第5章 H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 第47-50页 |
| 5.1 加强全面预算与其他管理流程的衔接 | 第47-48页 |
| 5.1.1 加强全面预算与战略管理的衔接 | 第47-48页 |
| 5.1.2 加强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的衔接 | 第48页 |
| 5.2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48-49页 |
| 5.3 加强预算的审计 | 第49-50页 |
| 5.3.1 预算目标的审计 | 第49页 |
| 5.3.2 预算执行过程的审计 | 第49页 |
| 5.3.3 预算考核的审计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