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南京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1 宏观背景第14-15页
        1.1.2 微观背景第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20-34页
    2.1 概念辨析第20-24页
        2.1.1 应急避难场所第20-21页
        2.1.2 避难场所责任区第21-22页
        2.1.3 加权Voronoi图第22-24页
    2.2 理论基础概述第24-26页
        2.2.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第24页
        2.2.2 空间分异理论第24-25页
        2.2.3 区域流空间理论第25-26页
        2.2.4 空间管治理论第26页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6-33页
        2.3.1 避难场所责任区相关研究综述第26-29页
        2.3.2 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方法研究综述第29-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南京市主城区的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影响因素分析第34-56页
    3.1 南京市主城区概况第34-36页
    3.2 南京市主城区灾害环境第36-41页
        3.2.1 地质灾害第36-37页
        3.2.2 火灾第37-38页
        3.2.3 水灾第38-39页
        3.2.4 次生灾害第39页
        3.2.5 灾害风险分析第39-41页
    3.3 南京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建设相关现状第41-47页
        3.3.1 避难场所建设现状第41-42页
        3.3.2 应急疏散通道现状第42-43页
        3.3.3 应急保障设施现状第43-45页
        3.3.4 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第45-46页
        3.3.5 现状情况分析第46-47页
    3.4 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影响因素分析第47-52页
        3.4.1 避难场所责任区相关要求第47-48页
        3.4.2 影响因素选取分析第48-52页
        3.4.3 影响因素体系第52页
    3.5 避难场所责任区边界修正影响因素分析第52-55页
        3.5.1 与道路交通比对第52-53页
        3.5.2 与自然要素比对第53-54页
        3.5.3 与行政区划比对第54-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划分方法研究第56-70页
    4.1 加权Voronoi图的选择第56-59页
        4.1.1 Voronoi图的定义与性质第56-57页
        4.1.2 加权Voronoi图的定义与性质第57-58页
        4.1.3 加权Voronoi图的应用适宜性第58-59页
    4.2 加权Voronoi图的应用第59-68页
        4.2.1 权重因子分类第59-62页
        4.2.2 权重因子分类量化第62-63页
        4.2.3 层次分析法的引入第63-66页
        4.2.4 赋值计算第66-67页
        4.2.5 生成方法第67-68页
    4.3 加权Voronoi图的边界修正第68-69页
        4.3.1 修正的必要性第68-69页
        4.3.2 修正方法第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南京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第70-85页
    5.1 研究原则与步骤第70-71页
        5.1.1 研究原则第70-71页
        5.1.2 研究步骤第71页
    5.2 南京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概况第71-74页
        5.2.1 项目概况第71-72页
        5.2.2 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第72-74页
    5.3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第74-80页
        5.3.1 划分流程第74-75页
        5.3.2 划分结果第75-80页
    5.4 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结果修正第80-83页
        5.4.1 修正流程第80页
        5.4.2 修正结果第80-83页
    5.5 研究结果与建议第83-84页
        5.5.1 研究结果第83页
        5.5.2 建议第83-84页
    5.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论文主要结论第85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附录第90-95页
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客服务中心与汽车客运站复合体设计初探--以滨海县月亮湾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为例
下一篇:新型透水混凝土工艺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