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怀复线黄草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运营隧道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1.2.1 相邻隧道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2 爆破作用下的岩石破坏理论 | 第11-12页 |
1.2.3 爆破振动理论 | 第12-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爆破理论及爆破振动模拟 | 第16-38页 |
2.1 爆破机理及破碎模型 | 第16-19页 |
2.1.1 岩石爆破破坏机理 | 第16-17页 |
2.1.2 岩石爆破破碎形式 | 第17-19页 |
2.2 岩石爆破应力波理论 | 第19-25页 |
2.2.1 应力波理论及分类 | 第19-23页 |
2.2.2 应力波的传播 | 第23-25页 |
2.3 爆破振动影响控制标准 | 第25-28页 |
2.4 爆破荷载的数值模拟 | 第28-29页 |
2.4.1 爆破荷载类型 | 第28-29页 |
2.4.2 围岩和衬砌在爆破荷载下的参数取值 | 第29页 |
2.5 模型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 第29-37页 |
2.5.1 有限元介绍 | 第29-30页 |
2.5.2 运动平衡方程 | 第30-31页 |
2.5.3 矩阵方程及屈服法则 | 第31-32页 |
2.5.4 数值积分法求解 | 第32-33页 |
2.5.5 荷载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3-35页 |
2.5.6 特征值分析 | 第35-37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掌子面爆破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响应规律 | 第38-61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8-42页 |
3.1.1 基本情况 | 第38-40页 |
3.1.2 地质条件 | 第40-41页 |
3.1.3 爆破方案 | 第41-42页 |
3.2 现场监控数据及分析 | 第42-46页 |
3.2.1 测试设备的选取 | 第42-43页 |
3.2.2 测点布置及数据的采集 | 第43-45页 |
3.2.3 监测数据的分析 | 第45-46页 |
3.3 计算参数及模型 | 第46-48页 |
3.4 既有隧道衬砌不同位置的径向振动响应规律 | 第48-59页 |
3.4.1 拱腰位置径向的振动响应规律 | 第48-52页 |
3.4.2 拱顶位置径向的振动响应规律 | 第52-56页 |
3.4.3 拱脚位置径向的振动响应规律 | 第56-59页 |
3.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不同间距条件下既有隧道衬砌的响应规律 | 第61-73页 |
4.1 计算参数 | 第61页 |
4.2 计算模型 | 第61-63页 |
4.3 计算结果 | 第63-72页 |
4.3.1 既有隧道衬砌振速分析 | 第63-68页 |
4.3.2 既有隧道衬砌应力分析 | 第68-70页 |
4.3.3 既有隧道衬砌位移分析 | 第70-72页 |
4.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不同开挖进尺条件下既有隧道衬砌的响应规律 | 第73-81页 |
5.1 计算参数 | 第73页 |
5.2 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5.3 计算结果 | 第74-80页 |
5.3.1 既有隧道衬砌振速分析 | 第74-76页 |
5.3.2 既有隧道衬砌应力分析 | 第76-78页 |
5.3.3 既有隧道衬砌位移分析 | 第78-80页 |
5.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1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