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微波活性炭—微生物联合技术处理盐酸黄连素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3-15页
    0.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0.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1.1 盐酸黄连素的理化性质第15页
    1.2 盐酸黄连素的药用作用第15-16页
    1.3 盐酸黄连素废水的危害第16页
    1.4 盐酸黄连素废水处理技术现状第16-21页
        1.4.1 物理法第16-17页
        1.4.2 化学法第17-20页
        1.4.3 生物法第20-21页
    1.5 微波辐射技术第21-24页
        1.5.1 微波辐射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第21-24页
    1.6 活性炭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第24-25页
    1.7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25-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27-35页
    2.1 微波协同活性炭催化氧化处理盐酸黄连素废水第27-30页
        2.1.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27-28页
        2.1.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1.2.1 盐酸黄连素标准溶液的配置及浓度测定第28页
            2.1.2.2 不同处理工艺对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研究第28-29页
            2.1.2.3 不同条件下微波协同活性炭处理盐酸黄连素废水的研究第29-30页
            2.1.2.4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处理条件第30页
    2.2 微生物处理盐酸黄连素废水第30-35页
        2.2.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30-31页
        2.2.2 培养基第31-32页
        2.2.3 试验试剂第32-33页
        2.2.4 分析方法第33-35页
            2.2.4.1 盐酸黄连素浓度的测定第33页
            2.2.4.2 菌体细胞浓度的测定第33-35页
第三章 微波协同活性炭催化氧化处理盐酸黄连素废水第35-47页
    3.1 盐酸黄连素的标准曲线第35-36页
    3.2 不同处理工艺对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研究第36-37页
    3.3 不同条件对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研究第37-44页
        3.3.1 盐酸黄连素的初始浓度对其去除率的影响第37-38页
        3.3.2 活性炭粒径对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影响第38-40页
        3.3.3 活性炭用量对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影响第40-41页
        3.3.4 微波辐射时间对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影响第41-42页
        3.3.5 微波辐射功率对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影响第42-44页
    3.4 正交实验及结果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微生物处理盐酸黄连素废水第47-66页
    4.1 菌种来源第47页
    4.2 菌株富集第47页
    4.3 菌株驯化第47-48页
    4.4 菌株初筛第48-49页
    4.5 菌株复筛第49-50页
    4.6 盐酸黄连素降解菌的鉴定第50-56页
        4.6.1 菌种形态特征第50页
        4.6.2 菌株K3生理生化特征第50-54页
        4.6.3 菌株K3的分子水平鉴定第54-56页
    4.7 菌株K3降解特性研究第56-65页
        4.7.1 菌株K3的生长曲线第56-57页
        4.7.2 菌株K3生长和最佳降解条件的确定第57-65页
            4.7.2.1 接种量对菌株K3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第57-58页
            4.7.2.2 温度对菌株K3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第58-59页
            4.7.2.3 pH值对菌株K3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第59-60页
            4.7.2.4 摇床转速对菌株K3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第60-61页
            4.7.2.5 盐酸黄连素初始浓度对菌株K3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第61-63页
            4.7.2.6 外加碳源对菌株K3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第63-64页
            4.7.2.7 菌株K3耐受盐酸黄连素能力试验第64-65页
    4.8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ber)幼虫糖受体HaLgr1的配体鉴定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开裂机理及扩展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