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2.1 林分类型与土壤有效氮库及净氮矿化 | 第11-12页 |
2.2 林分类型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 第12-13页 |
2.3 林分类型与土壤氮同位素及氮保留 | 第13-14页 |
3 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4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1 不同林分基本概括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18页 |
2.2 不同林分土壤有效氮库及净氮矿化速率的测定 | 第18页 |
2.3 不同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测定 | 第18页 |
2.4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测定 | 第18页 |
2.5 不同林分土壤氮同位素的测定 | 第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4.1 林地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4.2 土壤氮矿化的培养 | 第20-21页 |
4.3 土壤有效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测定 | 第21页 |
4.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测定 | 第21-22页 |
4.5 氮同位素的测定 | 第22页 |
4.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不同林分主要特性的比较 | 第23-29页 |
第一节 不同林分特征及凋落物状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土壤pH值、全碳和全氮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比较 | 第25-26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不同林分土壤有效氮库及氮转化速率的季节动态 | 第29-39页 |
第一节 林分间土壤有效氮的差异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林分间土壤氮转化速率的差异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不同林分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 | 第33页 |
第四节 土壤氮转化速率与主要理化性质 | 第33-34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34-37页 |
5.1 不同林分土壤有效氮库的特征及季节动态 | 第34-35页 |
5.2 不同林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特征及季节动态 | 第35-37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不同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特征 | 第39-49页 |
第一节 不同林分热水浸提的土壤DON特征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不同林分KCl溶液浸提的土壤DON特征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主要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43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43-46页 |
4.1 林分类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 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特征 | 第44-45页 |
4.3 不同方法浸提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比较 | 第45-46页 |
4.4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季节动态 | 第46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6-49页 |
第五章 不同林分土壤氮稳定同位素垂直空间分异特征及氮保留能力的比较 | 第49-55页 |
第一节 林分间氮稳定同位素的差异 | 第49-50页 |
1.1 不同林分垂直空间δ~(15)N的差异 | 第49页 |
1.2 土壤剖面δ~(15)N与植物δ~(15)N的相关性 | 第49-50页 |
1.3 不同林分叶片~(15)N富集指数的差异 | 第50页 |
第二节 林分间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差异 | 第50-51页 |
2.1 不同林分土壤潜在净氮矿化速率的差异 | 第50-51页 |
2.2 不同林分土壤硝氮库含量及其占矿质氮比重的差异 | 第5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51-53页 |
3.1 林分间土壤氮保留能力的差异 | 第51-52页 |
3.2 δ~(15)N垂直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55-57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55-56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7页 |
获得荣誉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