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1.2.1 竞争失效 | 第16-18页 |
1.2.2 冲击过程 | 第18-21页 |
1.2.3 性能退化过程 | 第21-24页 |
1.2.4 性能退化与冲击综合过程 | 第24-25页 |
1.3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 第25-27页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7-31页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1.4.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基于性能退化与冲击的竞争失效可靠性评估 | 第31-60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基于相互作用的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及参数估计 | 第32-48页 |
2.2.1 模型假设及可靠性模型 | 第32-36页 |
2.2.2 模型参数估计 | 第36-46页 |
2.2.3 仿真计算 | 第46-48页 |
2.3 基于非平衡数据的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及参数估计 | 第48-58页 |
2.3.1 模型假设 | 第49页 |
2.3.2 性能退化过程建模及参数估计 | 第49-51页 |
2.3.3 突发失效建模及参数估计 | 第51-53页 |
2.3.4 实例分析 | 第53-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结合老炼过程的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及维修优化 | 第60-82页 |
3.1 引言 | 第60-62页 |
3.2 结合老炼过程的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 | 第62-69页 |
3.2.1 系统描述 | 第62-63页 |
3.2.2 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 | 第63-69页 |
3.3 结合老炼过程的竞争失效维修优化 | 第69-77页 |
3.3.1 老炼阶段费用计算 | 第69-70页 |
3.3.2 基于年龄更换的预防维修优化 | 第70-72页 |
3.3.3 基于视情维修的预防维修优化 | 第72-77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77-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基于相关的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及维修优化 | 第82-109页 |
4.1 引言 | 第82-83页 |
4.2 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83-85页 |
4.3 基于性能退化量的视情维修 | 第85-90页 |
4.4 基于平均剩余寿命的视情维修 | 第90-98页 |
4.5 维修模型的数值分析 | 第98-104页 |
4.5.1 模型参数的灵敏性分析 | 第98-100页 |
4.5.2 成本参数的灵敏性对比分析 | 第100-102页 |
4.5.3 决策变量的稳定性对比分析 | 第102-104页 |
4.6 实例分析 | 第104-107页 |
4.6.1 可靠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4.6.2 预防维修优化分析 | 第106-10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基于变失效阈值的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及维修优化 | 第109-130页 |
5.1 引言 | 第109-110页 |
5.2 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110-120页 |
5.2.1 系统描述 | 第110-113页 |
5.2.2 退化失效模型 | 第113页 |
5.2.3 极值冲击模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113-116页 |
5.2.4 δ冲击模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116-117页 |
5.2.5 m冲击模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117-120页 |
5.3 系统预防维修优化 | 第120-122页 |
5.3.1 成批更换策略 | 第120-121页 |
5.3.2 年龄维修策略 | 第121-122页 |
5.4 实例分析 | 第122-129页 |
5.4.1 极值冲击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第123-125页 |
5.4.2 δ冲击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第125-126页 |
5.4.3 m冲击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第126-127页 |
5.4.4 预防维修优化 | 第127-12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30-131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