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蛋白质主链及甲基核磁共振信号认证方法 | 第18-84页 |
1.1 引言 | 第18-21页 |
1.2 蛋白质主链核磁共振信号认证方法 | 第21-63页 |
1.2.1 基于~1H同核核磁共振谱的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21-26页 |
1.2.2 基于~(15)N,~(13)C异核多维核磁共振谱的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26-33页 |
1.2.3 基于~2H标记的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33-37页 |
1.2.4 基于主链TROSY技术的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37-43页 |
1.2.5 基于主链CRINEPT技术的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43-46页 |
1.2.6 基于核磁共振快速采样技术的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46-56页 |
1.2.7 基于协方差矩阵核磁共振技术的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56-63页 |
1.3 蛋白质甲基核磁共振信号认证方法 | 第63-84页 |
1.3.1 甲基TROSY效应简介 | 第65-67页 |
1.3.2 基于传统TOCSY和COSY技术的蛋白质甲基认证 | 第67-73页 |
1.3.3 基于“分而治之”方法的蛋白质甲基认证 | 第73-78页 |
1.3.4 基于点突变的蛋白质甲基认证 | 第78-79页 |
1.3.5 基于甲基空间距离网络的甲基认证 | 第79-84页 |
第2章 利用协方差LCC方法进行大蛋白质主链认证 | 第84-128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84-87页 |
2.1.1 大蛋白质主链认证方法总结 | 第84-85页 |
2.1.2 协方差谱伪峰识别方法的现状 | 第85页 |
2.1.3 协方差LCC伪峰识别方法提出 | 第85-87页 |
2.2 实验样品的准备 | 第87-92页 |
2.2.1 U-[~(15)N,~(13)C]-B52、RBD1、RBD2、TRIM66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87页 |
2.2.2 ~2H,~(15)N,~(13)C标记的MBP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87-91页 |
2.2.3 核磁共振样品准备 | 第91-92页 |
2.3 核磁共振实验 | 第92-96页 |
2.3.1 快速采样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92-94页 |
2.3.2 均匀采样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94-96页 |
2.4 利用协方差LCC方法进行主链认证的流程 | 第96-112页 |
2.4.1 计算真实协方差谱信号峰LCC值的流程 | 第96-104页 |
2.4.2 计算虚拟协方差信号列表LCC值的流程 | 第104-105页 |
2.4.3 利用协方差LCC方法进行主链认证的流程 | 第105-107页 |
2.4.4 基于协方差LCC方法的半自动认证算法介绍 | 第107-112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112-125页 |
2.5.1 协方差LCC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 第112-115页 |
2.5.2 影响LCC值的因素 | 第115-117页 |
2.5.3 协方差LCC方法与其他方法优劣性比较 | 第117-122页 |
2.5.4 利用协方差LCC方法认证MBP蛋白质主链 | 第122页 |
2.5.5 利用协方差LCC方法认证TRIM66蛋白质主链 | 第122-125页 |
2.6 课题总结与讨论 | 第125-128页 |
第3章 利用协方差LCC方法进行大蛋白质甲基认证 | 第128-162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128-132页 |
3.1.1 甲基探针在核磁共振中的应用 | 第128-129页 |
3.1.2 现行甲基认证方法的优劣 | 第129-130页 |
3.1.3 利用协方差LCC的方法进行甲基认证的思路 | 第130-132页 |
3.2 实验样品的准备 | 第132-136页 |
3.2.1 甲基标记技术介绍 | 第132-133页 |
3.2.2 [I(δ1 only),L(~(13)CH_3, ~(13)CH3),V(~(13)CH_3, ~(13)CH_3)] MBP表达与纯化 | 第133-134页 |
3.2.3 [I(δ1 only)] MBP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134页 |
3.2.4 [I(δ1 only),L~(proR),V~(proR)] MBP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 第134-136页 |
3.3 核磁共振实验 | 第136-145页 |
3.3.1 构建主链~1H,~(15)N到~(13)C_α关联 | 第136-140页 |
3.3.2 构建~(13)C_α到甲基~1H_M的关联 | 第140-141页 |
3.3.3 构建~1H_m到甲基~(13)C_m的关联 | 第141-144页 |
3.3.4 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144-145页 |
3.4 计算甲基相关协方差谱谱峰LCC值流程 | 第145-152页 |
3.4.1 改进的LCC值计算方法 | 第145-151页 |
3.4.2 [~1H,~(15)N]-~(13)C_α与~(13)C_α-~1H_M协方差谱LCC值计算 | 第151页 |
3.4.3 ~(13)C_α-~1H_M与~(13)C_m-~1H_M协方差谱LCC值计算 | 第151-152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152-160页 |
3.5.1 构造~1H,~(15)N到~(13)C_α关联的各种脉冲的相对灵敏度 | 第152-154页 |
3.5.2 构建~(13)C_α到甲基~1H_M关联的各种脉冲的相对灵敏度 | 第154-155页 |
3.5.3 306.6K和283.6K下MBP蛋白质甲基和主链参照认证的获取 | 第155-157页 |
3.5.4 306.6K下[I(δ1 only)] MBP的甲基认证 | 第157-160页 |
3.5.5 283.6K下[I(δ1 only),L~(proR),V~(proR)] MBP的甲基认证 | 第160页 |
3.6 课题总结与讨论 | 第160-162页 |
第4章 快速采样平台的构建 | 第162-174页 |
4.1 基于SCRUB/CELAN算法的非均匀采样平台构建 | 第162-164页 |
4.1.1 四维和三维非均匀采样实验 | 第162-163页 |
4.1.2 基于SCRUB算法的数据处理平台构建 | 第163-164页 |
4.2 基于APSY技术的快速采样平台构建 | 第164-167页 |
4.2.1 5D/6D/7D APSY脉冲序列准备 | 第164-165页 |
4.2.2 APSY实验的设置 | 第165-166页 |
4.2.3 APSY数据的处理 | 第166-167页 |
4.3 基于SCRUB和APSY快速采样实验的CYANA-FLYA自动认证 | 第167-170页 |
4.4 核磁共振实验 | 第170-171页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71-172页 |
4.5.1 CYANA-FLYA自动认证在MBP样品的调试 | 第172页 |
4.5.2 GLH1蛋白质的自动认证结果 | 第172页 |
4.6 课题总结与讨论 | 第172-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90页 |
附录 | 第190-202页 |
致谢 | 第202-20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