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智能电网本质 | 第12-16页 |
1.1.1 智能电网本质是网络化控制系统 | 第12-14页 |
1.1.2 网络攻击对智能电网实时控制的影响 | 第14-16页 |
1.1.3 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电力系统建模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1.2 研究内容及本文安排 | 第16-18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2.2 本文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已有研究综述与本文研究思路 | 第18-32页 |
2.1 智能电网信息流计算模型 | 第18-23页 |
2.1.1 信息物理系统耦合模型 | 第18页 |
2.1.2 有向图流量(digraph)概念性模型 | 第18-19页 |
2.1.3 信息支路元件模型 | 第19-20页 |
2.1.4 网络演算链路汇流模型 | 第20-22页 |
2.1.5 计算模型选择 | 第22-23页 |
2.2 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计算模型 | 第23-28页 |
2.3 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 第28-31页 |
2.3.1 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融合动态建模 | 第28-30页 |
2.3.2 满足线性/非线性CPPS稳定控制的数据加密最大允许时延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演算法的智能电网信息流计算 | 第32-53页 |
3.1 智能变电站信息流类型 | 第32-33页 |
3.2 变电站系统运行场景 | 第33页 |
3.3 信息流基本模型 | 第33-37页 |
3.3.1 信息源和向量的特性 | 第33-34页 |
3.3.2 报文广播域划分 | 第34-35页 |
3.3.3 物理网络模型 | 第35页 |
3.3.4 信息传输路径模型 | 第35-37页 |
3.4 流量模型及计算流程 | 第37-39页 |
3.4.1 信息流分布模型 | 第37-38页 |
3.4.2 信息流计算流程图 | 第38-39页 |
3.5 流量模型案例计算 | 第39-42页 |
3.6 延时模型及计算流程 | 第42-49页 |
3.6.1 网络演算 | 第42-43页 |
3.6.2 信息流的到达曲线 | 第43页 |
3.6.3 交换式以太网性能分析 | 第43-48页 |
3.6.4 延时计算流程 | 第48-49页 |
3.7 延时模型案例计算 | 第49-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时滞电网稳定的信息加密最大延时计算 | 第53-62页 |
4.1 线性时滞电网建模 | 第53-57页 |
4.1.1 电力系统稳定 | 第53页 |
4.1.2 线性时滞系统 | 第53页 |
4.1.3 电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时滞动力系统 | 第53-54页 |
4.1.4 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小信号稳定 | 第54-55页 |
4.1.5 经典模型表示的发电机 | 第55-57页 |
4.2 线性时滞电网稳定的最大延时计算 | 第57-58页 |
4.3 案例计算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总结 | 第62页 |
5.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