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30页 |
1.1 离子液体简介 | 第10-13页 |
1.1.1 离子液体的概念 | 第10页 |
1.1.2 离子液体的特性 | 第10页 |
1.1.3 离子液体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4 离子液体的结构 | 第11页 |
1.1.5 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2 碱性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3-18页 |
1.2.1 Knoevenagel缩合反应 | 第14页 |
1.2.2 Mannich反应 | 第14-15页 |
1.2.3 Pekin反应 | 第15页 |
1.2.4 Baylis-Hillman反应 | 第15页 |
1.2.5 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5-16页 |
1.2.6 环加成反应 | 第16页 |
1.2.7 Heck偶联反应 | 第16-17页 |
1.2.8 Henry反应 | 第17-18页 |
1.2.9 其他方面应用 | 第18页 |
1.3 酯交换反应 | 第18-22页 |
1.3.1 碱性催化剂 | 第18-19页 |
1.3.2 酸性催化剂 | 第19页 |
1.3.3 酶催化剂 | 第19-20页 |
1.3.4 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3.5 碳酸二甲酯参与的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 第20-22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2 烷基咪唑碱性离子液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46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2.2 碱性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31-34页 |
2.2.1 中间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C_4mim]Br)的合成 | 第32页 |
2.2.2 离子交换树脂法合成目标碱性离子液体 | 第32-33页 |
2.2.3 [C_4mim][BF_4]的合成 | 第33页 |
2.2.4 [C_4mim][HCO_3]的合成 | 第33-34页 |
2.2.5 [C_4mim][N(CN)_2]的合成 | 第34页 |
2.3 烷基咪唑碱性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34-43页 |
2.3.1 红外表征 | 第35-37页 |
2.3.2 核磁表征 | 第37-43页 |
2.4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3 碱性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异辛酯 | 第46-56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3.2.2 DEHC合成与分析 | 第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3.3.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47-48页 |
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5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6 DMC与其他醇的酯交换反应 | 第52-53页 |
3.3.7 反应机理探讨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4 羧酸类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甲乙酯的反应动力学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7页 |
4.2.2 碳酸甲乙酯的合成 | 第57页 |
4.2.3 试样分析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4.3.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57-58页 |
4.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4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61-64页 |
4.4.1 化学平衡常数 | 第61-62页 |
4.4.2 拟均相动力学模型 | 第62-64页 |
4.5 [C_4mim][CH_3(CH_2)_2COO]的重复利用 | 第64-65页 |
4.6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