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诉讼中的“鉴定人弹劾”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鉴定人:特殊的意见证人 | 第12-23页 |
一、鉴定人与一般证人的区别 | 第12-14页 |
(一)鉴定意见是非亲历者的证言 | 第12-13页 |
(二)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采证难度与悖论 | 第13-14页 |
二、鉴定意见的认知 | 第14-20页 |
(一)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可采性评判 | 第15-18页 |
(二)陪审团对鉴定意见的证明力评判 | 第18-20页 |
三、鉴定意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 第20-23页 |
第二部分 鉴定人弹劾概述 | 第23-31页 |
一、鉴定人弹劾的历史 | 第23-25页 |
二、鉴定人弹劾的必要性——关于科学鉴定的怀疑理论 | 第25-28页 |
三、鉴定人弹劾的基础性条件 | 第28-31页 |
(一)审前鉴定意见开示 | 第28-29页 |
(二)己方专家的帮助 | 第29-30页 |
(三)鉴定人亲自出庭作证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鉴定人的具体弹劾方法 | 第31-50页 |
一、资格弹劾 | 第31-34页 |
(一)不具有作为专家的资格 | 第32-33页 |
(二)案件所涉及问题超出其专业领域知识范畴 | 第33-34页 |
二、资历弹劾 | 第34-36页 |
(一)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 第35页 |
(二)缺乏在相同或相似案件中担任鉴定人的经验 | 第35-36页 |
三、品格弹劾 | 第36-37页 |
四、偏见弹劾 | 第37-38页 |
五、意见基础弹劾 | 第38-46页 |
(一)意见依据的事实、数据的弹劾 | 第38-40页 |
(二)实验过程的弹劾 | 第40-41页 |
(三)检材、样本弹劾 | 第41-43页 |
(四)所依据的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弹劾 | 第43-44页 |
(五)对实验操作人能力和可信度的弹劾 | 第44-45页 |
(六)假设性问题弹劾 | 第45-46页 |
六、利用专家先前不一致的陈述进行的弹劾 | 第46-47页 |
七、论著弹劾 | 第47-48页 |
八、对比弹劾 | 第48-50页 |
第四部分 我国鉴定人弹劾规则的构建 | 第50-65页 |
一、我国的冤错案与鉴定意见——引入弹劾的特别入口 | 第50-53页 |
二、我国鉴定人弹劾的可行性分析 | 第53-55页 |
(一)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 | 第53-54页 |
(二)强制鉴定人出庭作证 | 第54-55页 |
(三)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设立 | 第55页 |
三、专家辅助人的设立与弹劾 | 第55-59页 |
(一)专家辅助人设立的意义 | 第55-57页 |
(二)专家辅助人的立场 | 第57-58页 |
(三)专家辅助人如何参与司法鉴定弹劾 | 第58-59页 |
四、弹劾相关配套措施构建 | 第59-65页 |
(一)审前的鉴定意见开示 | 第59-60页 |
(二)庭审中交叉询问规则的完善 | 第60-63页 |
(三)保障落实辩护权重视辩护意见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