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轴承电机悬浮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无轴承电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无轴承电机悬浮控制系统发展 | 第10-11页 |
| ·无轴承电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如下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无轴承电机的基本原理 | 第13-19页 |
| ·无轴承电机悬浮原理 | 第13-15页 |
| ·无轴承电机受力分析 | 第13-14页 |
| ·可控悬浮力的产生 | 第14-15页 |
| ·无轴承电机数学模型 | 第15-18页 |
| ·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 第15-17页 |
| ·径向悬浮力的基本方程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无轴承电机悬浮控制策略 | 第19-31页 |
| ·悬浮系统PID控制 | 第19-25页 |
| ·PID控制原理与特点 | 第19-20页 |
| ·悬浮系统PID控制 | 第20-25页 |
| ·经典的几种解耦方法 | 第25页 |
| ·基于气隙磁链辨识的悬浮绕组控制策略 | 第25-29页 |
| ·气隙磁场定向控制 | 第25-28页 |
| ·气隙磁链辩识U-I模型法 | 第28-29页 |
| ·基于U-I模型悬浮绕组控制系统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 第31-40页 |
| ·电压空间矢量SVPWM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 ·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 ·空间矢量作用时间的推导 | 第35-37页 |
| ·扇区判断 | 第37页 |
| ·计算矢量的切换点及SVPWM波的生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无轴承电机悬浮控制系统 | 第40-58页 |
| ·悬浮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 第40-41页 |
| ·硬件模块 | 第41-55页 |
| ·主控核心模块 | 第41-43页 |
| ·IPM驱动及保护模块 | 第43-51页 |
| ·电流位移采样模块 | 第51-55页 |
| ·DSP软件编程 | 第55-57页 |
| ·主程序模块 | 第56页 |
| ·控制算法子程序模块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无轴承电机悬浮控制系统仿真及实验 | 第58-69页 |
| ·MATLAB仿真工具简介 | 第58-60页 |
| ·无轴承电机悬浮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60-65页 |
| ·SVPWM仿真模型 | 第60-63页 |
| ·U-I仿真模型 | 第63-64页 |
| ·悬浮力计算模块 | 第64-65页 |
| ·坐标变换模块 | 第65页 |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65-66页 |
| ·仿真结果 | 第65-6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页 |
| ·实验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