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粒氧化锰矿综合利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锰及锰矿资源概述 | 第10-11页 |
1.2 氧化锰矿石综合利用发展现状 | 第11-19页 |
1.2.1 高炉冶炼法 | 第11页 |
1.2.2 还原焙烧-浸出法 | 第11-12页 |
1.2.3 两矿一步法 | 第12-13页 |
1.2.4 硫酸亚铁法 | 第13-14页 |
1.2.5 二氧化硫浸出法 | 第14-16页 |
1.2.6 连二硫酸钙浸出法 | 第16-17页 |
1.2.7 铁屑直接浸出法 | 第17页 |
1.2.8 微生物浸出法 | 第17-18页 |
1.2.9 其他还原浸出法 | 第18-19页 |
1.3 碳酸锰的性质和用途 | 第19-20页 |
1.4 碳酸锰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1.4.1 锰矿石为原料制备碳酸锰 | 第20-21页 |
1.4.2 锰盐为原料制备碳酸锰 | 第21页 |
1.4.3 电解金属锰作原料制备碳酸锰 | 第21-22页 |
1.5 硫酸锰的性质和用途 | 第22-23页 |
1.6 硫酸锰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6.1 菱锰矿法 | 第23页 |
1.6.2 软锰矿法 | 第23-24页 |
1.6.3 副产品回收法 | 第24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6-2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2.2.1 试验流程 | 第28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2.2.3 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2.2.4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氧化锰矿的浸出试验 | 第34-43页 |
3.1 氧化锰矿还原浸出 | 第34-42页 |
3.1.1 硫酸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3.1.2 SO_2 流量及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3 浸出时间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4 液固比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5 浸出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1.6 搅拌强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7 错流浸出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浸出液的净化除杂 | 第43-49页 |
4.1 浸出液组成 | 第43页 |
4.2 净化原理 | 第43-45页 |
4.2.1 除铁、铝 | 第43-45页 |
4.2.2 除Ca~(2+)、Mg~(2+)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4.3.1 浸出液中Fe~(2+)的氧化 | 第45-46页 |
4.3.2 铁、铝、硅的去除 | 第46-47页 |
4.3.3 钙镁的去除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化学沉淀法制备碳酸锰 | 第49-53页 |
5.1 沉淀法制碳酸锰 | 第49-51页 |
5.1.1 NH_4HCO_3 用量试验 | 第49-50页 |
5.1.2 反应时间试验 | 第50-51页 |
5.2 碳酸锰产品质量分析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硫酸锰产品的制备 | 第53-61页 |
6.1 硫酸锰的制备方法 | 第53-54页 |
6.2 硫酸锰溶液蒸发浓缩 | 第54-55页 |
6.3 蒸发结晶制硫酸锰 | 第55-56页 |
6.4 硫酸锰质量分析 | 第56-57页 |
6.5 由碳酸锰制硫酸锰 | 第57-59页 |
6.6 碳酸锰制硫酸锰质量分析 | 第59-61页 |
第七章 沉碳酸锰母液回收硫酸铵 | 第61-6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