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现状 | 第21-28页 |
2.1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概况 | 第21-23页 |
2.1.1 精益管理持续提升 | 第22页 |
2.1.2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 第22页 |
2.1.3 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 第22-23页 |
2.1.4 软实力建设得到加强 | 第23页 |
2.2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2.2.1 绩效考核目的单一化 | 第23-24页 |
2.2.2 员工抵触情绪突出 | 第24页 |
2.2.3 考核主观因素太多,可量化指标数量少 | 第24页 |
2.2.4 考核周期设置不科学 | 第24页 |
2.2.5 考核结果未有效地指导薪酬改革 | 第24-25页 |
2.3 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5-27页 |
2.3.1 考核指标设计不够合理 | 第25页 |
2.3.2 基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 第25页 |
2.3.3 现行考核方法不科学 | 第25-26页 |
2.3.4 考核过程透明度不高 | 第26页 |
2.3.5 绩效考核缺乏反馈与沟通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第28-39页 |
3.1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 第28-30页 |
3.1.1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目的 | 第28页 |
3.1.2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28-30页 |
3.2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 第30-32页 |
3.2.1 目标管理法 | 第30页 |
3.2.2 平衡计分法(BSC) | 第30-31页 |
3.2.3 经济增加值法(EVA) | 第31-32页 |
3.2.4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第32页 |
3.3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 | 第32-38页 |
3.3.1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 第32-33页 |
3.3.2 绩效考核体系指标的设计 | 第33-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层级优化 | 第39-44页 |
4.1 绩效考核体系层级优化问题的提出 | 第39-40页 |
4.2 各层级绩效考核目标优化 | 第40-43页 |
4.2.1 省公司绩效考核目标的优化 | 第40-41页 |
4.2.2 地市级电业局绩效考核目标的优化 | 第41-42页 |
4.2.3 供电局绩效计划的层级优化 | 第42页 |
4.2.4 科室和班组绩效计划的层次优化 | 第42-43页 |
4.2.5 岗位绩效指标的层次优化 | 第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有效实施绩效考核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5.1 完善组织及考核制度 | 第44页 |
5.2 明确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 第44-45页 |
5.3 突出绩效考核对岗位的指导作用 | 第45-46页 |
5.3.1 明确员工岗位职责 | 第45页 |
5.3.2 重视绩效结果对员工岗位聘任的指导 | 第45-46页 |
5.4 重视营造和谐的考核文化 | 第46页 |
5.5 加强信息管理和员工教育培训 | 第46-47页 |
5.5.1 重视信息管理保障 | 第46-47页 |
5.5.2 发挥绩效考核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指导作用 | 第47页 |
5.6 完善绩效考核培训与沟通机制 | 第47-4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