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3页
1.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基本理论第13-23页
    1.1 恢复性司法理论简介第13-19页
        1.1.1 恢复性司法含义与特征第13-14页
        1.1.2 恢复性司法的价值与功能第14-17页
        1.1.3 恢复性司法与其他制度的对比界定第17-19页
    1.2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现状及困境分析第19-23页
        1.2.1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现状第19-21页
        1.2.2 适用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困境分析第21-23页
2.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适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第23-27页
    2.1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适用的合理性分析第23-24页
        2.1.1 恢复性司法契合环境保护的目的第23页
        2.1.2 恢复性司法符合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第23-24页
        2.1.3 恢复性司法顺应了司法改革的趋势第24页
    2.2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适用的必要性分析第24-27页
        2.2.1 环境犯罪被害人构成的复杂化第25页
        2.2.2 环境犯罪造成的损失具有不可逆性第25页
        2.2.3 环境犯罪的发生具有隐蔽性第25-26页
        2.2.4 刑法的有限性导致不能有效实现刑罚效果第26-27页
3.域外恢复性司法对我国环境犯罪治理的经验启示第27-35页
    3.1 英美法系国家第27-29页
        3.1.1 美国:确立两类恢复性司法模式第27-28页
        3.1.2 英国:成立恢复性司法联合体等全国性组织第28页
        3.1.3 加拿大:恢复性司法适用不同的刑事司法运作阶段第28-29页
    3.2 大陆法系国家第29-30页
        3.2.1 德国:全面规定恢复性司法制度第29页
        3.2.2 法国:制定有关被害人—加害人调解的法律制度第29-30页
        3.2.3 日本:道歉、宽恕和补偿成为标准程序第30页
    3.3 域外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启示第30-35页
        3.3.1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实践模式第31-32页
        3.3.2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责任形式第32-35页
4.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体系构建第35-45页
    4.1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适用理念第35-37页
        4.1.1 以“恢复”为首要目标第35-36页
        4.1.2 鼓励被害人与加害人和解与调解第36-37页
        4.1.3 以被害人为中心第37页
    4.2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适用原则第37-40页
        4.2.1 双方自愿平等原则第37-38页
        4.2.2 及时转换原则第38页
        4.2.3 多主体共同参与原则第38-39页
        4.2.4 确认协议有效原则第39-40页
    4.3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具体制度设计第40-45页
        4.3.1 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第40-41页
        4.3.2 建立环境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第41-42页
        4.3.3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第42-43页
        4.3.4 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第43-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反恐怖主义刑事立法的缺陷及其完善
下一篇:结果无价值论视角下对危险驾驶罪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