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展 | 第10-11页 |
1.3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 第11-12页 |
1.4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及工作原理 | 第12-16页 |
1.4.1 有机材料发光二极管(OLED) | 第12-13页 |
1.4.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 | 第13-14页 |
1.4.3 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 | 第14-15页 |
1.4.4 PN结 | 第15-16页 |
1.5 载流子迁移率简介 | 第16-17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18-24页 |
2.1 载流子传输计算理论的基础 | 第18页 |
2.2 论文中用到的计算软件 | 第18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8-19页 |
2.3.1 第一性原理 | 第18-19页 |
2.3.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9页 |
2.4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19-20页 |
2.5 Marcus电子转移理论 | 第20页 |
2.6 载流子迁移率的计算方法 | 第20-24页 |
第三章 两种并三苯同分异构体衍生物的载流子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24-36页 |
3.1 引言 | 第24-26页 |
3.2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26-27页 |
3.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27-34页 |
3.3.1 重组能 | 第28页 |
3.3.2 前线分子轨道 | 第28-30页 |
3.3.3 分子的光谱性质 | 第30-31页 |
3.3.4 跃迁模型和转移积分 | 第31-33页 |
3.3.5 各向异性迁移率的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取代基对并四苯衍生物分子的载流子传输性质影响的研究 | 第36-48页 |
4.1 引言 | 第36-38页 |
4.2 理论方法 | 第38-39页 |
4.3 结果讨论和数据分析 | 第39-46页 |
4.3.1 晶体分子堆积方式和载流子跃迁方式分析 | 第39-43页 |
4.3.2 分子前线轨道 | 第43-45页 |
4.3.3 各向异性迁移率 | 第45-46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