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基坑研究历程与现状 | 第13-18页 |
| 1.2.1 国内外基坑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基坑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8-20页 |
| 2 工程概况及围护结构设计原理 | 第20-42页 |
| 2.1 基坑工程概况 | 第20-26页 |
| 2.1.1 工程简介 | 第20-21页 |
| 2.1.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21-24页 |
| 2.1.3 气象水文地质概况 | 第24-26页 |
| 2.2 围护结构设计计算原理 | 第26-36页 |
| 2.2.1 土压力原理 | 第26-29页 |
| 2.2.2 围护结构计算原理 | 第29-32页 |
| 2.2.3 基坑稳定性验算原理 | 第32-36页 |
| 2.3 基坑支护方案的确定 | 第36-40页 |
| 2.3.1 桩基础方案的确定 | 第36页 |
| 2.3.2 基坑支护方案的确定 | 第36-40页 |
| 2.4 PC工法桩围护段基坑相关参数及简图 | 第40-4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3 PC工法桩和SMW工法桩数值模拟及对比 | 第42-58页 |
| 3.1 MIDAS GTS NX软件介绍 | 第42-43页 |
| 3.1.1 MIDAS GTS NX软件主要优点 | 第42页 |
| 3.1.2 MIDAS GTS NX软件模拟主要流程 | 第42-43页 |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52页 |
| 3.2.1 模型简介 | 第43页 |
| 3.2.2 施工阶段的定义 | 第43-45页 |
| 3.2.3 PC工法桩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结果 | 第45-48页 |
| 3.2.4 SMW工法桩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结果 | 第48-52页 |
| 3.3 PC工法桩和SMW工法桩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 3.3.1 模拟结果汇总 | 第52-55页 |
| 3.3.2 PC工法桩与SMW工法桩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 4 PC工法桩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58-62页 |
| 4.1 PC工法桩围护路段实测和模拟数据归纳 | 第58-59页 |
| 4.2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围护结构计算及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 第62-72页 |
| 5.1 理正深基坑软件简介 | 第62-63页 |
| 5.2 基坑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 | 第63-67页 |
| 5.2.1 基坑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63-65页 |
| 5.2.2 基坑计算结果 | 第65-67页 |
| 5.3 支撑预加轴力对PC工法桩围护变形的影响 | 第67-68页 |
| 5.4 支撑刚度对PC工法桩围护变形的影响 | 第68-7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2-74页 |
| 6.1 结论 | 第72页 |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