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视觉语义概念关系的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主要工作第17-19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概念表达和度量的关键技术第20-33页
    2.1 图像表达第20-23页
        2.1.1 图像全局特征第20-21页
        2.1.2 图像局部特征第21-23页
    2.2 概念表达第23-27页
        2.2.1 基于聚类视觉单词的概念特征第24-26页
        2.2.2 基于Bin哈希视觉单词的概念表达第26-27页
        2.2.3 基于标本(Exemplar)的概念表达第27页
    2.3 分类方法第27-32页
        2.3.1 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第27-28页
        2.3.2 决策树第28-29页
        2.3.3 支持向量机第29-30页
        2.3.4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第30-32页
    2.4 总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概念相关性度量第33-44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概念相关性度量方法第33-39页
        3.2.1 图像表达模块第34-35页
        3.2.2 概念表达模块第35-36页
        3.2.3 基于空间位置关系的视觉短语第36-37页
        3.2.4 概念相关性度量第37-39页
    3.3 实验第39-43页
        3.3.1 实验环境第39页
        3.3.2 实验数据第39-40页
        3.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43页
    3.4 结论第43-44页
第四章 多类别的概念关系模型第44-55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概念关系模型第44-49页
        4.2.1 概念关系第45-46页
        4.2.2 文本概念关系特征第46页
        4.2.3 概念共生频率第46-47页
        4.2.4 视觉概念关系特征第47-49页
    4.3 实验Ⅰ第49-52页
        4.3.1 实验环境第49页
        4.3.2 实验数据第49-50页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0-52页
    4.4 实验Ⅱ第52-54页
        4.4.1 实验环境第52页
        4.4.2 实验数据第52页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2-54页
    4.5 结论第54-55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5-58页
    5.1 本文总结第55-56页
    5.2 研究工作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行磁共振图像全变分恢复一阶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本原对偶算法的图像去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