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1-12页 |
一、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一、合作社性质研究 | 第14页 |
二、合作社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三、合作社的绩效研究 | 第15页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及发展 | 第16页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 | 第16-17页 |
三、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17页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一、合作社 | 第18页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8页 |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一、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页 |
二、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生成机制 | 第20-21页 |
一、分散农户的生产要素需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的动力 | 第20页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成路径分析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 第21-24页 |
一、资源配置 | 第21-22页 |
二、组织管理 | 第22-23页 |
三、服务提供 | 第23页 |
四、质量控制和品牌战略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合作社的绩效结构分析和衡量指标设计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结构分析 | 第24-28页 |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内涵 | 第24页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生成路径 | 第24-25页 |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结构框架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8-34页 |
一、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28-29页 |
二、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的方法 | 第29-30页 |
三、合作社的绩效评价指标内容 | 第30-34页 |
第五章 烟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实证分析 | 第34-59页 |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烟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描述性统计 | 第35-43页 |
一、资源配置 | 第35-37页 |
二、组织管理 | 第37-38页 |
三、服务提供 | 第38-40页 |
四、质量控制和品牌战略 | 第40-41页 |
五、经济效益 | 第41-42页 |
六、主体效果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 | 第43-56页 |
一、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43-52页 |
二、调查问卷原始数据及无量纲化处理 | 第52页 |
三、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四、一级指标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第四节 烟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 第56-59页 |
一、合作社资金和人才不足,融资难,效益低 | 第57页 |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 | 第57页 |
三、发展具有区域性局限 | 第57页 |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意识不强 | 第57-58页 |
五、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提升烟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的建议 | 第59-61页 |
一、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社员素质 | 第59页 |
二、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制度 | 第59页 |
三、产业联合发展,促进联合经营 | 第59-60页 |
四、树立品牌意识,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 | 第60页 |
五、落实政府的各项支持制度,强化政策扶持,发挥引导作用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
附录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调查问卷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