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1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花色苷 | 第16-25页 |
1.1.1 黑米花色苷概述 | 第20-21页 |
1.1.2 花色苷抗炎作用及机制探讨 | 第21-24页 |
1.1.3 黑米花色苷抗炎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2 过敏性鼻炎概述 | 第25-26页 |
1.3 过敏性鼻炎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28-2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黑米花色苷原料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 第30-41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0-31页 |
2.2.1 仪器 | 第30-31页 |
2.2.2 材料 | 第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2.3.1 HPLC法测黑米花色苷中Cy3G含量的方法学考察 | 第31-34页 |
2.3.2 pH示差法测黑米花色苷原料中总花色苷含量 | 第34-35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5-40页 |
2.4.1 测Cy3G含量的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35-40页 |
2.4.2 黑米花色苷原料中总花色苷含量测定结果 | 第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黑米花色苷片芯的制备 | 第41-60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2-43页 |
3.2.1 仪器 | 第42-43页 |
3.2.2 材料 | 第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49页 |
3.3.1 黑米花色苷粉体性质测定 | 第43-45页 |
3.3.2 黑米花色苷干法制粒处方和工艺优化 | 第45-48页 |
3.3.3 黑米花色苷片芯的制备 | 第48页 |
3.3.4 黑米花色苷片芯质量检查 | 第48-4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9-59页 |
3.4.1 粉体性质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3.4.2 干法制粒处方和工艺优化结果 | 第50-58页 |
3.4.3 黑米花色苷片芯的制备结果 | 第58页 |
3.4.4 黑米花色苷片芯质量检查结果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黑米花色苷薄膜包衣片的制备 | 第60-66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60页 |
4.2.1 仪器 | 第60页 |
4.2.2 材料 | 第6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4.3.1 包衣液的配制 | 第60-61页 |
4.3.2 包衣预实验 | 第61页 |
4.3.3 正交试验优化包衣工艺 | 第61-62页 |
4.3.4 验证实验 | 第62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2-65页 |
4.4.1 薄膜包衣预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4.4.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63-64页 |
4.4.3 验证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黑米花色苷包衣片质量标准研究 | 第66-78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66-67页 |
5.2.1 仪器 | 第66-67页 |
5.2.2 材料 | 第6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7-71页 |
5.3.1 性状检查 | 第67页 |
5.3.2 鉴别实验 | 第67-68页 |
5.3.3 质量检查 | 第68页 |
5.3.4 含量测定 | 第68-71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71-77页 |
5.4.1 性状检查结果 | 第71页 |
5.4.2 鉴别试验结果 | 第71-72页 |
5.4.3 质量检查结果 | 第72-73页 |
5.4.4 含量测定结果 | 第73-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黑米花色苷包衣片稳定性考察 | 第78-84页 |
6.1 引言 | 第78页 |
6.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78-79页 |
6.2.1 仪器 | 第78页 |
6.2.2 材料 | 第78-79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79-80页 |
6.3.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79-80页 |
6.3.2 加速试验 | 第80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80-83页 |
6.4.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 第80-82页 |
6.4.2 加速试验结果 | 第82-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7章 黑米花色苷对AR豚鼠作用研究 | 第84-100页 |
7.1 引言 | 第84页 |
7.2 实验材料 | 第84-85页 |
7.3 实验方法 | 第85-88页 |
7.4 统计学处理 | 第88页 |
7.5 实验结果 | 第88-98页 |
7.5.1 对AR豚鼠行为学症状评分的影响 | 第88-89页 |
7.5.2 对AR豚鼠血清IgE、组胺含量的影响 | 第89-93页 |
7.5.3 对AR豚鼠血清IL-4、IL-5含量的影响 | 第93-97页 |
7.5.4 对AR豚鼠鼻粘膜形态的影响 | 第97-9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8.1 总结 | 第100-102页 |
8.2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