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散杂居民族村寨生计方式与文化变迁研究--以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中寨村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综述第9-14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3页
        1.1.3 调查地点的选择第13-14页
    1.2 研究的几个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4-18页
        1.2.1 散杂居民族村寨第14-15页
        1.2.2 生计方式变迁第15-16页
        1.2.3 文化变迁理论第16-18页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理论意义第18页
        1.3.2 现实意义第18页
        1.3.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主要创新之处第19-20页
2 麻江县中寨村的基本概况及民族分布与源流第20-35页
    2.1 麻江县中寨村基本概况第20-31页
        2.1.1 地理位置及气候第20页
        2.1.2 自然资源与主要物产第20-21页
        2.1.3 经济生活第21-23页
        2.1.4 民族组成及民族文化第23-31页
    2.2 麻江县中寨村散杂居民族分布及源流第31-35页
        2.2.1 麻江县中寨村的名字来源第31-32页
        2.2.2 麻江县中寨村散杂居民族分布第32页
        2.2.3 麻江县中寨村散杂居民族源流第32-35页
3 麻江县中寨村生计方式与文化变迁第35-70页
    3.1 麻江县中寨村生计方式变迁第35-46页
        3.1.1 生产关系的变革第35-38页
        3.1.2 经济结构的变迁第38-46页
    3.2 麻江县中寨村文化变迁第46-53页
        3.2.1 多民族文化在杂居生活中的碰撞第47-49页
        3.2.2 杂居使多民族文化碎片化第49-51页
        3.2.3 杂居生活中的民族文化融合第51-53页
    3.3 麻江县中寨村生计方式变迁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第53-65页
        3.3.1 物质生活的改变第54-59页
        3.3.2 婚姻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改变第59-61页
        3.3.3 民族风俗的改变第61-62页
        3.3.4 民族语言趋同第62-63页
        3.3.5 民族民间信仰逐渐消解第63-65页
    3.4 麻江县中寨村文化变迁对当地生计方式的影响第65-70页
        3.4.1 民族文化多样性孕育多样性的生计方式第66-67页
        3.4.2 传统民族文化消解导致传统生计方式的改变第67-68页
        3.4.3 文化互相接触产生新型生计方式第68-70页
4 关于散杂居民族村寨发展的几点思考第70-84页
    4.1 散杂居民族村寨发展的两个问题第70-73页
        4.1.1 各民族文化失去原有的特色第70-71页
        4.1.2 经济贫困第71-73页
    4.2 散杂居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第73-79页
        4.2.1 以民族文化带动文化旅游经济第73-77页
        4.2.2 政府精准扶贫第77-78页
        4.2.3 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第78-79页
    4.3 散杂居民族村寨文化发展第79-84页
        4.3.1 加强散杂居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第81页
        4.3.2 培育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人第81-82页
        4.3.3 加强对散杂居民族村寨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第82-84页
5 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目录(按音序排列)第86-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状况与社会支持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下一篇:贵州省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基于湄潭县实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