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小结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滨海旅游 | 第16页 |
2.1.2 旅游影响 | 第16页 |
2.1.3 感知与态度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页 |
2.2.2 涵化理论 | 第17-18页 |
2.2.3 旅游承载力理论 | 第18页 |
2.2.4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19页 |
2.2.5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关系模型 | 第19-20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20-28页 |
3.1 日照市滨海旅游发展概况 | 第20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20-23页 |
3.2.2 样本选取 | 第23-24页 |
3.3 数据获取 | 第24-28页 |
3.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4-25页 |
3.3.2 信度检验 | 第25页 |
3.3.3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5-28页 |
第4章 日照滨海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 第28-41页 |
4.1 居民滨海旅游影响感知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4.1.1 KMO及巴特勒特球形检验 | 第28页 |
4.1.2 提取公共因子 | 第28-31页 |
4.1.3 公因子命名解释 | 第31-32页 |
4.1.4 滨海旅游影响感知因素体系构建 | 第32-33页 |
4.2 滨海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分析 | 第33-39页 |
4.2.1 旅游影响的性别感知差异 | 第33-34页 |
4.2.2 旅游影响的年龄感知差异 | 第34-35页 |
4.2.3 旅游影响的学历感知差异 | 第35-36页 |
4.2.4 旅游影响的不同职业群体感知差异 | 第36页 |
4.2.5 旅游影响的不同月收入群体感知差异 | 第36页 |
4.2.6 旅游影响的不同居住地群体感知差异 | 第36-37页 |
4.2.7 旅游影响的不同居住时间群体感知差异 | 第37-38页 |
4.2.8 与旅游业不同关系群体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 | 第38页 |
4.2.9 旅游影响感知差异整体情况 | 第38-39页 |
4.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日照滨海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 第41-46页 |
5.1 居民对滨海旅游发展态度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41页 |
5.2 居民对滨海旅游发展态度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5.2.1 KMO及巴特勒特球形检验 | 第41页 |
5.2.2 提取公共因子 | 第41-42页 |
5.2.3 公因子命名解释 | 第42页 |
5.3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旅游发展态度相关性分析 | 第42-44页 |
5.4 旅游地居民类型划分 | 第44-45页 |
5.4.1 基于滨海旅游发展态度的居民类型划分 | 第44-45页 |
5.4.2 居民分类结果对比分析 | 第45页 |
5.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6-47页 |
6.2.1 增强居民旅游效益感知 | 第46页 |
6.2.2 削弱居民旅游成本感知 | 第46-47页 |
6.2.3 改善居民旅游发展态度 | 第47页 |
6.3 问题与讨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