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地面核磁共振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7-18页 |
1.2.3 隧道核磁共振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隧道核磁共振超前探测应用基础 | 第21-28页 |
2.1 隧道核磁共振超前探测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2 隧道核磁共振超前探测激发场计算 | 第24-26页 |
2.3 隧道核磁共振超前探测过程 | 第26-28页 |
第3章 隧道核磁共振正演研究 | 第28-41页 |
3.1 核函数计算 | 第28-33页 |
3.2 核磁共振信号响应 | 第33-41页 |
3.2.1 隧道核磁共振信号响应与含地质体的关系 | 第34-37页 |
3.2.2 隧道核磁共振信号响应与发射线圈的关系 | 第37-38页 |
3.2.3 隧道核磁共振信号响应与地磁倾角的关系 | 第38-39页 |
3.2.4 隧道核磁共振信号响应与线圈方向的关系 | 第39-41页 |
第4章 隧道核磁共振反演研究 | 第41-48页 |
4.1 核磁共振反演方法 | 第41-42页 |
4.2 数值算例 | 第42-48页 |
4.2.1 单含水层算例 | 第42-44页 |
4.2.2 双含水层算例 | 第44-46页 |
4.2.3 三含水层算例 | 第46-48页 |
第5章 隧道核磁共振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 第48-56页 |
5.1 试验装置 | 第48-50页 |
5.2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5.3 试验过程 | 第51页 |
5.4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1-54页 |
5.5 瞬变电磁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第6章 工程应用 | 第56-66页 |
6.1 隧道工程地质环境 | 第56-62页 |
6.1.1 概况 | 第56-57页 |
6.1.2 地层岩性 | 第57页 |
6.1.3 水文地质特征 | 第57-58页 |
6.1.4 地质构造 | 第58页 |
6.1.5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第58-62页 |
6.2 现场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6.2.1 铁炉坡隧道(GK5+287.5)隧道核磁共振超前探测过程 | 第62页 |
6.2.2 铁炉坡隧道(GK5+287.5)隧道核磁共振超前探测结果 | 第62-63页 |
6.2.3 铁炉坡隧道(GK5+287.5)TEM探测过程 | 第63-64页 |
6.2.4 铁炉坡隧道(GK5+287.5)TEM探测结果 | 第64页 |
6.2.5 开挖验证及分析 | 第64-66页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6-68页 |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66-67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