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种子层诱导纳米相结构有机光伏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工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引言第11-12页
   ·现今突出存在的能源问题第12页
   ·可持续和清洁的太阳能第12页
   ·光伏电池的种类第12-13页
   ·有机光伏电池发展历史第13-15页
第二章 有机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第15-29页
   ·有机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5-16页
   ·有机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第16-17页
   ·有机光伏电池的器件结构第17-18页
     ·单层结构器件第17页
     ·双层结构器件第17页
     ·体异质结结构器件第17-18页
   ·有机光伏电池的光伏特性表征和测量系统第18-21页
   ·有机光伏电池制备与表征主要仪器设备第21-26页
     ·三联装手套箱蒸镀系统第21-22页
     ·光伏电池 I-V 特性的测试系统第22页
     ·光谱响应特性的测量系统第22-23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第23-24页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第24-25页
     ·SEM表征第25页
     ·其它测试方法第25-26页
   ·有机光伏电池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的设计思路第26-29页
第三章 基于 P3HT:PCBM 体系传统异质结器件的制备第29-35页
   ·引言第29页
   ·实验部分第29-31页
     ·药品与材料第29页
     ·仪器与设备第29-30页
     ·器件制备工艺第30-31页
   ·器件性能测试第3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34页
     ·光伏器件的 I-V 特性曲线第32-33页
     ·内、外量子效率分析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溶剂效应和退火工艺对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第35-43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部分第35-37页
     ·药品与材料第35页
     ·实验所用仪器第35-36页
     ·器件制备工艺第36-37页
   ·器件测试与表征第37-3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2页
     ·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第38-40页
     ·器件 SEM 断面和表面微区分析第40页
     ·器件 AFM 微区分析第40-41页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基于 P3HT:PCBM 体系的新型高效 P3HT 种子层诱导纳米相结构光伏器件第43-53页
   ·引言第43页
   ·实验部分第43-46页
     ·原料与试剂第43页
     ·实验仪器设备第43-44页
     ·器件制备工艺第44-46页
   ·器件的表征与测试第4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第46-48页
     ·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分析第48-49页
     ·器件AFM微区分析第49-5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反型结构器件的制备第53-61页
   ·引言第53页
   ·实验部分第53-57页
     ·原料与试剂第53页
     ·实验仪器设备第53-54页
     ·器件制备工艺第54-57页
   ·器件的表征与测试第5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7-59页
     ·SEM 表面形貌表征第57-58页
     ·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全文总结第61-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InxGa1-x)Se2和Cu2ZnSn(S/Se)4太阳能电池薄膜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下一篇:锂电池荷电状态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