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7-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0-13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3页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第一节 信息披露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 | 第15页 |
第二节 信息披露对债券市场质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违约常态化下的信息披露问题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公司信用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对策 | 第17-1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交易所公司信用债信息披露制度演进及其影响 | 第19-31页 |
第一节 交易所公司信用债信息披露制度的演进历史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交易所公司信用债信息披露制度现状分析 | 第20-24页 |
第三节 交易所公司债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分析 | 第24-3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11蒙奈伦”契约及其违约分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11蒙奈伦”的选择依据 | 第31页 |
第二节 发债主体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节 “11蒙奈伦”契约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节 “11蒙奈伦”违约过程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11蒙奈伦”违约中的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 第37-51页 |
第一节 “11蒙奈伦”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第二节 “11蒙奈伦”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8页 |
第三节 “11蒙奈伦”信息披露的市场效应分析 | 第48-51页 |
第六章 违约常态化下公司信用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对策 | 第51-54页 |
一、对于债券发行主体的建议 | 第51页 |
二、对于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议 | 第51-52页 |
三、对于监管者的建议 | 第52-53页 |
四、对投资者的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