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关联公司人格混同中的适用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页 |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关联公司概述 | 第7-11页 |
(一)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 第7-10页 |
1、定义 | 第7-8页 |
2、特征 | 第8-10页 |
(二) 关联公司概述 | 第10-11页 |
二、一般公司人格混同和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分析 | 第11-15页 |
(一) 一般公司人格混同的分析 | 第11-13页 |
1、公司与股东人格的一般混同 | 第11-12页 |
2、股东的不合理控制 | 第12-13页 |
3、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形骸化 | 第13页 |
(二) 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分析 | 第13-15页 |
1、关联公司发生人格混同的外在表现形式 | 第13-14页 |
2、关联公司发生人格混同的原因 | 第14-15页 |
三、适用现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 | 第15-18页 |
(一) 关联公司与一般公司在人格混同上的差异 | 第15-16页 |
1、主体构成不一样 | 第15-16页 |
2、违反的法律规则及法律原则不一样 | 第16页 |
3、混同的后果不一样 | 第16页 |
(二) 适用现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局限性 | 第16-18页 |
1、无法保障所有权利主体获得救济的权利 | 第17页 |
2、无法覆盖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所有类型 | 第17页 |
3、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 | 第17页 |
4、保护的利益范围过于狭窄 | 第17-18页 |
四、现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18-26页 |
(一) 借鉴国外先进理论 | 第18-22页 |
1、债权人的反向刺破理论 | 第18-20页 |
2、三角刺破理论 | 第20-21页 |
3、立法建议 | 第21-22页 |
(二) 修改现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22-24页 |
1、增加兜底性的条文 | 第22-23页 |
2、增加关联公司人格被滥用的法律条文 | 第23-24页 |
(三) 规范司法实践中的处理规则 | 第24-26页 |
1、主体方面的要求 | 第24页 |
2、行为要件方面的要求 | 第24-25页 |
3、行为结果方面的要求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注释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