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7-15页 |
1.1 枣裂果 | 第7-11页 |
1.1.1 枣树种植的意义 | 第7-8页 |
1.1.2 枣裂果的特征概述 | 第8-10页 |
1.1.3 枣果实裂果的防治措施 | 第10-11页 |
1.2 叶面肥 | 第11-13页 |
1.2.1 叶面肥概述 | 第11-12页 |
1.2.2 叶面肥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第1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5-21页 |
2.2.1 试验处理药剂 | 第15页 |
2.2.2 试验处理 | 第15页 |
2.2.3 果实浸水试验 | 第15页 |
2.2.4 果皮中果胶物质的测定 | 第15-17页 |
2.2.5 果皮中果胶酶活性的测定 | 第17-18页 |
2.2.6 果皮电导率的测定 | 第18-19页 |
2.2.7 相关酶的测定 | 第19页 |
2.2.8 壶瓶枣果实生育期的观察与统计 | 第19页 |
2.2.9 壶瓶枣果实硬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2.10 果实大小、果实重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2.2.11 叶片指标的测定 | 第20页 |
2.2.12 裂果统计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9页 |
3.1 喷施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中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3.1.1 喷施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中原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3.1.2 喷施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23页 |
3.2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中果胶酶含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3.4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3.5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6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皮细胞质膜通透性(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3.7 喷施不同种类叶面肥,壶瓶枣果实吸水率的变化 | 第34-35页 |
3.8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实硬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9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重、果实大小和裂果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0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1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壶瓶枣果实生育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3页 |
4.1 喷施枣丰宝1号对壶瓶枣裂果的防控效果 | 第39-41页 |
4.1.1 喷施枣丰宝1号,壶瓶枣果皮中原果胶、水溶性果胶、果胶酶及果实硬度的变化 | 第39-40页 |
4.1.2 枣丰宝1号,壶瓶枣果皮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 第40页 |
4.1.3 枣丰宝1号,对壶瓶枣果皮细胞质膜通透性(相对电导率)、果实吸水性的影响 | 第40页 |
4.1.4 枣丰宝1号,对壶瓶枣果是大小、重量以及裂果率影响 | 第40-41页 |
4.1.5 枣丰宝1号,对壶瓶枣果实生育期影响 | 第41页 |
4.1.6 枣丰宝1号,对果树叶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4.2 喷施枣丰宝2号对壶瓶枣裂果的防控效果 | 第41页 |
4.3 喷施生物菌肥对壶瓶枣裂的防控效果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图版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