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界定 | 第19-23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原因及现实作用 | 第19页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19-20页 |
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研究 | 第20-21页 |
2.1.4 蔬菜产业化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2 研究界定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蔬菜合作社的理论基础与功能分析 | 第23-2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3.1.1 合作理论 | 第23-24页 |
3.1.2 现代组织理论 | 第24页 |
3.2 蔬菜合作社的功能分析 | 第24-26页 |
3.2.1 组织协调功能 | 第24页 |
3.2.2 指导服务功能 | 第24-25页 |
3.2.3 规范管理功能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天津市蔬菜产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4.1 天津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4.1.1 蔬菜生产能力发展稳定 | 第26-27页 |
4.1.2 设施化水平逐渐提高 | 第27页 |
4.1.3 蔬菜质量安全建设能力逐步提升 | 第27页 |
4.1.4 蔬菜产业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 第27页 |
4.1.5 产业组织化程度稳步增强 | 第27-28页 |
4.2 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4.2.1 发展数量增长快速,运营规模偏小 | 第28-29页 |
4.2.2 涉及领域广泛,服务多样 | 第29页 |
4.2.3 发展主体多元化,组织类型多样 | 第29页 |
4.2.4 法律保障有力,管理运行有待规范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天津市蔬菜合作社的主要类型及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 第30-46页 |
5.1 天津市蔬菜合作社的类型 | 第30-32页 |
5.1.1 按提供服务划分 | 第30-31页 |
5.1.2 按牵头人特征划分 | 第31-32页 |
5.2 天津市蔬菜合作社主要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 第32-42页 |
5.2.1 “合作社+农户”模式 | 第32-33页 |
5.2.2 “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 第33-34页 |
5.2.3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 第34-35页 |
5.2.4 主要经营模式效率比较分析 | 第35-42页 |
5.3 分析与评价 | 第42-46页 |
5.3.1 综合效率分析 | 第42页 |
5.3.2 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 | 第42-43页 |
5.3.3 目标改进分析 | 第43-46页 |
第六章 完善天津市蔬菜合作社的对策与建议 | 第46-48页 |
6.1 健全合作社管理机制,促进规范运行 | 第46页 |
6.2 优化资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 第46-47页 |
6.3 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 第47页 |
6.4 加强宣传与沟通,带动社员积极参与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7.1 结论 | 第48页 |
7.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1 图表清单 | 第53-54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