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经验公式 | 第12-13页 |
1.2.2 土壤渗透系数变化的经验公式 | 第13-14页 |
1.2.3 土壤水特性测量的室内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土壤样品及对照试验 | 第18-30页 |
2.1 土壤样品来源与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2.1.1 取样点基本情况 | 第18页 |
2.1.2 取样方法及实验前处理 | 第18-19页 |
2.2 土样基本特性测试 | 第19-26页 |
2.2.1 土质特征测量 | 第19-22页 |
2.2.2 饱和渗透系数 | 第22-26页 |
2.3 对照试验及其结果 | 第26-30页 |
2.3.1 张力计和含水率联合测量法 | 第26-28页 |
2.3.2 压力膜仪法 | 第28-30页 |
第3章 基于蒸发法的Hyprop测试系统 | 第30-39页 |
3.1 Hyprop测试系统简介 | 第30-32页 |
3.1.1 装置仪器的总体组成结构 | 第30页 |
3.1.2 传感器与张力计的配套特征 | 第30-31页 |
3.1.3 自动检测项目及数据处理软件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样品处理 | 第32页 |
3.2.2 张力计及传感器的填充 | 第32-33页 |
3.2.3 蒸发过程监测 | 第33页 |
3.2.4 数据下载与导出 | 第33页 |
3.3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33-39页 |
3.3.1 蒸发法推测动力学过程的原理和假设 | 第33-35页 |
3.3.2 Hyprop系统自动处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3.3.3 自建Excel数据分析模板 | 第35-39页 |
第4章 典型蒸发法测试结果及对比 | 第39-58页 |
4.1 B01土样 | 第39-45页 |
4.1.1 砂样蒸发量和张力变化曲线 | 第39页 |
4.1.2 水分特征曲线与渗透系数的V-G公式拟合 | 第39-44页 |
4.1.3 与对照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4.2 H01土样 | 第45-51页 |
4.2.1 土样蒸发量和张力变化曲线 | 第45-47页 |
4.2.2 水分特征曲线与渗透系数的V-G公式拟合 | 第47-50页 |
4.2.3 与B01土样的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4.3 K2S2土样 | 第51-56页 |
4.3.1 土样蒸发量和张力变化曲线 | 第51-52页 |
4.3.2 水分特征曲线与渗透系数的V-G公式拟合 | 第52-55页 |
4.3.3 与B01土样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4.4 试验仪器和方法的优缺点评述 | 第56-58页 |
第5章 蒸发法测试原理的数值模拟 | 第58-75页 |
5.1 为什么要做模拟 | 第58页 |
5.2 模拟软件与模型设计 | 第58-60页 |
5.2.1 软件HYDRUS-1D简介 | 第58-59页 |
5.2.2 概念模型、时空离散化与观察点设置 | 第59-60页 |
5.2.3 蒸发法试验的边界条件处理 | 第60页 |
5.3 蒸发法试验过程的正向模拟 | 第60-70页 |
5.3.1 Schindler线性假设的验证分析 | 第61-65页 |
5.3.2 张力计随时间变化的正向模拟结果 | 第65-70页 |
5.4 蒸发法试验过程的反向验证 | 第70-75页 |
5.4.1 B01土样的反演结果 | 第70-72页 |
5.4.2 H01土样的反演结果 | 第72-73页 |
5.4.3 K2S2土样的反演结果 | 第73-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