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S联社小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现状 | 第17-32页 |
2.1 S联社简介 | 第17-19页 |
2.1.1 S联社发展历程及业务范围 | 第17页 |
2.1.2 S联社组织架构 | 第17-19页 |
2.2 S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介绍 | 第19-23页 |
2.2.1 S联社小企业专营中心组织架构 | 第19页 |
2.2.2 S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2.2.3 S联社小企业贷款要求 | 第20-21页 |
2.2.4 S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流程 | 第21-23页 |
2.3 小企业贷款业务信用风险成因 | 第23-28页 |
2.3.1 小企业贷款业务特征 | 第23-24页 |
2.3.2 信用风险产生原因 | 第24-26页 |
2.3.3 S联社小企业贷款质量 | 第26-28页 |
2.4 S联社小企业贷款信用评价指标 | 第28-31页 |
2.4.1 非财务指标 | 第29-30页 |
2.4.2 财务指标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S联社小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2-39页 |
3.1 信用等级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3.1.1 评价指标构成不合理 | 第32-34页 |
3.1.2 评级的主观性高 | 第34页 |
3.1.3 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欠科学 | 第34-35页 |
3.1.4 信用等级评定存在问题的后果 | 第35-36页 |
3.2 信用等级评定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38页 |
3.2.1 机制原因 | 第36-37页 |
3.2.2 人员原因 | 第37页 |
3.2.3 技术原因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S联社小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完善建议 | 第39-52页 |
4.1 信用等级评定的基本原则 | 第39页 |
4.2 信用等级评定的目标 | 第39-40页 |
4.3 信用等级评定的完善建议 | 第40-48页 |
4.3.1 评级指标的选择 | 第40-43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3-45页 |
4.3.3 评价等级划分 | 第45-48页 |
4.4 信用等级评定体系运用效果预测 | 第48-50页 |
4.5 运用评价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0-51页 |
4.5.1 加强管理,确保调查信息的真实性 | 第50-51页 |
4.5.2 注重定性指标的评价,尽量减少评价的主观性 | 第51页 |
4.5.3 评价模型需要不断完善 | 第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