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研究--以兰白试验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导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3 简单述评第17页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第17-19页
        1.3.1 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7-18页
        1.3.2 逻辑框架图第18-19页
2 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理论第19-27页
    2.1 科技金融第19-20页
        2.1.1 科技金融概念界定第19页
        2.1.2 科技金融的功能与形式第19-20页
    2.2 科技金融促进企业发展路径分析第20-21页
        2.2.1 资源配置机制第20-21页
        2.2.2 风险分担机制第21页
    2.3 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第21-27页
        2.3.1 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概述第21-24页
        2.3.2 科技金融风险分担的理论第24-27页
3 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概况第27-37页
    3.1 兰白试验区科技金融发展基本情况第27-29页
    3.2 兰白试验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现状第29-33页
        3.2.1 政府部门第30-31页
        3.2.2 担保机构第31页
        3.2.3 商业银行第31-32页
        3.2.4 科技发展与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第32-33页
    3.3 兰白试验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解决企业融资困境第33-34页
        3.3.1 融资难的解决第33-34页
        3.3.2 融资贵的解决第34页
    3.4 兰白试验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3.4.1 银行严重惜贷第34-35页
        3.4.2 中介机构服务作用不明显第35-36页
        3.4.3 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第36-37页
4 基于兰白试验区现状构建多方合作风险分担模式第37-54页
    4.1 多方合作风险分担运作机理第37-39页
    4.2 前提假设第39-41页
    4.3 基于C-D科技企业预期违约率的多方合作风险分担模型第41-51页
        4.3.1 银行视角下的融资风险分担第41-43页
        4.3.2 担保机构视角下的融资风险分担第43-46页
        4.3.3 科技型企业视角下的融资风险分担第46-48页
        4.3.4 保险公司视角下的融资风险分担第48-49页
        4.3.5 政府视角下的融资风险分担第49-51页
    4.4 兰白试验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存在问题的原因第51-54页
        4.4.1 科技保险业务进展缓慢第51-52页
        4.4.2 风险分担各方参与度不协调第52-53页
        4.4.3 风险分担比例不匹配第53-54页
5 完善兰白试验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第54-59页
    5.1 政府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中的机制创新第54-55页
        5.1.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领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第54-55页
        5.1.2 增强政府支持效用,多层次信用担保系统构建第55页
    5.2 科技保险、银行、担保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中的机制创新第55-57页
        5.2.1 担保型模式第55-56页
        5.2.2 再保险模式第56-57页
    5.3 科技企业在科技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中的机制创新第57-59页
        5.3.1 应加强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第57-58页
        5.3.2 加强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后记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信托公司风险分析与评价
下一篇:影响太原市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