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1.3 研究价值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访谈调查法 | 第20-21页 |
1.4.2 个案研究法 | 第21页 |
1.4.3 文献检索法 | 第21页 |
1.5 本论文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高校人才引进及考评的基础理论 | 第23-34页 |
2.1 高校人才职业生涯理论 | 第23-24页 |
2.1.1 高校人才职业生涯阶段管理 | 第23页 |
2.1.2 职业生涯理论之下高校人才的成长周期 | 第23-24页 |
2.2 高校引进的人才概念及特征 | 第24-27页 |
2.2.1 高校引进人才的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2.2.2 高校引进人才的分类 | 第25-26页 |
2.2.3 高校引进人才的具体特征 | 第26-27页 |
2.3 高校人才引进与考评的相关基础性理论 | 第27-30页 |
2.3.1 高端人力资本的投资理论 | 第27-28页 |
2.3.2 高端人才测评理论 | 第28-29页 |
2.3.3 系统理论 | 第29-30页 |
2.4 高校科研团队角色的相关理论 | 第30-34页 |
2.4.1 高校科研团队组织特性的研究 | 第30-31页 |
2.4.2 高校引进人才在科研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 第31-34页 |
第三章 黑龙江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4-39页 |
3.1 黑龙江高校人才引进政策中的已存在的各类问题 | 第34-37页 |
3.1.1 人才界定标准不科学 | 第34-35页 |
3.1.2 人才考评标准不规范 | 第35-36页 |
3.1.3 人才激励政策力度不足 | 第36-37页 |
3.2 黑龙江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7-39页 |
3.2.1 人才引进测评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充分 | 第37页 |
3.2.2 人才引进考评机制不够健全 | 第37-38页 |
3.2.3 各类政策性体系滞后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黑龙江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改进策略 | 第39-46页 |
4.1 加强高校人才引进的标准建设 | 第39-41页 |
4.1.1 加强人才引进的层次性 | 第39-41页 |
4.1.2 不断革新人才的界定标准 | 第41页 |
4.2 完善人才引进的任用措施 | 第41-43页 |
4.2.1 灵活运用各类刚性与柔性指标 | 第41-42页 |
4.2.2 建立多层次审核选拔的流程 | 第42页 |
4.2.3 加强国际间合作 | 第42-43页 |
4.3 提升激励人才引进的机制 | 第43-46页 |
4.3.1 构建分层次的人才引进激励的体制 | 第43-44页 |
4.3.2 落实配套与保障的制度 | 第44页 |
4.3.3 协调新引进人才和校内已有人才 | 第44-45页 |
4.3.4 创造学术研究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黑龙江高校人才引进考评体系的构建 | 第46-61页 |
5.1 高校人才引进考评体系的具体组成 | 第46-48页 |
5.1.1 高校人才引进评价体系的测评主体 | 第46-47页 |
5.1.2 高校人才引进考评体系的测评客体 | 第47页 |
5.1.3 设计高校人才引进考评体系的原则 | 第47-48页 |
5.2 高校人才引进考评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48-56页 |
5.2.1 人才引进考评指标的选取 | 第48-49页 |
5.2.2 高层次人才考评指标的归纳整合 | 第49-50页 |
5.2.3 人才引进考评指标的筛选与修改 | 第50-54页 |
5.2.4 人才引进考评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4-56页 |
5.3 人才引进考评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56-59页 |
5.3.1 AHP方法介绍与具体步骤 | 第56-58页 |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8-59页 |
5.4 考评指标的标准相关设定 | 第59-61页 |
第六章 高校人才引进考评体系的模拟算例及意义 | 第61-69页 |
6.1 人才考评的基本背景和情况 | 第61-62页 |
6.1.1 人才引进考评体系的算例背景 | 第61页 |
6.1.2 人才引进的实际考评流程 | 第61-62页 |
6.1.3 引进人才评价本例等数据的获取 | 第62页 |
6.2 考评结果的运算及分析 | 第62-67页 |
6.2.1 考评结果的运算 | 第62-66页 |
6.2.2 分析考评实际结果 | 第66-67页 |
6.3 建立人才考评体系的意义 | 第67-69页 |
6.3.1 健全人才考评体制 | 第67页 |
6.3.2 建立旨在促进人才发展的差异化考评 | 第67-68页 |
6.3.3 构筑开放型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4-95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