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脉冲压缩原理 | 第16-21页 |
2.1 脉冲压缩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2.2 匹配滤波与低旁瓣脉冲压缩概述 | 第17-19页 |
2.2.1 匹配滤波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2.2 低旁瓣脉冲压缩的应用场景 | 第19页 |
2.3 脉冲压缩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2.3.1 时域卷积法 | 第19-20页 |
2.3.2 频域相乘法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常规信号的脉冲压缩以及仿真分析 | 第21-58页 |
3.1 LFM信号的基本特性以及脉冲压缩处理 | 第21-27页 |
3.1.1 LFM信号的基本特性 | 第21-25页 |
3.1.2 LFM信号的脉冲压缩处理 | 第25-27页 |
3.2 LFM信号的距离旁瓣抑制方法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3.2.1 频域加权对LFM脉压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2 时域加权对LFM脉压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3 收发两端同时加权对LFM脉压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LFM信号的性能分析 | 第34-38页 |
3.3.1 加权引起的信噪比损失 | 第34-37页 |
3.3.2 多普勒频率对LFM信号脉压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几种常见的相位编码信号 | 第38-43页 |
3.4.1 巴克码信号简介 | 第38-39页 |
3.4.2 多相编码信号简介 | 第39-43页 |
3.4.2.1 基于步进制线性调频信号产生的多相码 | 第39-41页 |
3.4.2.2 基于线性调频信号产生的多相码 | 第41-42页 |
3.4.2.3 P3、P4多相码的频谱特性 | 第42-43页 |
3.5 相位编码信号的脉冲压缩 | 第43-46页 |
3.5.1 巴克码的脉冲压缩 | 第43-44页 |
3.5.2 多相码的脉冲压缩 | 第44-46页 |
3.6 相位编码信号的旁瓣抑制方法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55页 |
3.6.1 巴克码的旁瓣抑制以及仿真 | 第46-48页 |
3.6.2 P3、P4的旁瓣抑制以及仿真 | 第48-55页 |
3.6.2.1 经典窗函数法对旁瓣的影响 | 第48-51页 |
3.6.2.2 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旁瓣的影响 | 第51-55页 |
3.7 相位编码信号的多普勒容限 | 第55-57页 |
3.7.1 对巴克码的影响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页 |
3.7.2 对P3、P4码的影响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NLFM信号的低旁瓣脉冲压缩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78页 |
4.1 相位逗留原理简介 | 第58-68页 |
4.1.1 基于相位逗留原理的NLFM信号的设计 | 第62-65页 |
4.1.2 基于相位逗留原理的NLFM的低旁瓣脉冲压缩 | 第65页 |
4.1.3 NLFM信号的谱修正仿真 | 第65-68页 |
4.2 基于连续非线性调频函数的NLFM信号的设计 | 第68-72页 |
4.2.1 基于连续非线性调频函数的NLFM信号的低旁瓣脉冲压缩 | 第69-71页 |
4.2.2 多普勒频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 基于窗函数加权的NLFM信号的波形设计 | 第72-76页 |
4.3.1 基于窗函数加权的NLFM信号的低旁瓣脉冲压缩 | 第74-76页 |
4.3.2 多普勒频率的影响 | 第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8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