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旅游区规划布局研究--以济南兴隆片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5-20页
        1.3.1 生态承载力第15-18页
        1.3.2 生态旅游区与生态旅游区规划第18-19页
        1.3.3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旅游区规划关系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第20-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生态承载力对生态旅游区规划布局影响内容第23-37页
    2.1 国内外生态旅游区规划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第23-29页
        2.1.1 国外生态旅游区规划研究第23-24页
        2.1.2 国内生态旅游区规划研究第24-25页
        2.1.3 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第25-29页
    2.2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旅游区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解析第29-32页
        2.2.1 生态承载力理论分析第29页
        2.2.2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旅游区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9-32页
    2.3 生态承载力对生态旅游区规划布局影响内容第32-34页
    2.4 生态承载力影响下的生态旅游区规划布局构建第34页
    2.5 小结第34-37页
第三章 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第37-47页
    3.1 概述第37-38页
        3.1.1 模型第37页
        3.1.2 地理模型第37-38页
    3.2 模型建立基础第38-39页
    3.3 概念模型第39-44页
        3.3.1 模型功能第39-40页
        3.3.2 模型假设第40-41页
        3.3.3 模型构建及分析第41-44页
    3.4 数学模型第44-46页
    3.5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生态承载力求解评价方法第47-57页
    4.1 概述第47-49页
        4.1.1 多准则理论第47页
        4.1.2 生态承载力求解评价的总体步骤第47-49页
    4.2 指标体系构建第49-51页
        4.2.1 构建要点第49-50页
        4.2.2 构建原则第50页
        4.2.3 指标体系建立第50-51页
    4.3 指标数据标准化第51-52页
    4.4 指标权重计算第52-54页
    4.5 决策规则第54页
    4.6 小结第54-57页
第五章 生态承载力下的兴隆生态旅游区规划布局方法第57-81页
    5.1 兴隆片区概况第57-61页
        5.1.1 自然环境概况第57-59页
        5.1.2 经济社会概况第59-61页
    5.2 规划指标体系第61-63页
    5.3 规划数据第63-64页
        5.3.1 数据来源第63页
        5.3.2 数据处理第63-64页
    5.4 兴隆片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第64-71页
        5.4.1 指标体系计算及标准化第64-68页
        5.4.2 指标权重确定第68-70页
        5.4.3 生态承载力计算评价第70-71页
    5.5 生态承载力评价下的规划布局方法第71-81页
        5.5.1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三力分析第71-72页
        5.5.2 影响生态承载力要素叠加处理第72-75页
        5.5.3 承载人.及游客数量控制第75-76页
        5.5.4 生态旅游区区划及综合评价第76-78页
        5.5.5 生态承载力后评价建议第78-79页
        5.5.6 小结第79-81页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81-84页
    主要总结第81-82页
    有待完善的工作第82-83页
    研究的前景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功能区定位的秦岭北麓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以周至县翠峰镇为例
下一篇:滨海地区城市埋地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及安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