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功能区定位的秦岭北麓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以周至县翠峰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第13-16页
        1.1.1 缘起第13-15页
        1.1.2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相关概念解析第16-17页
        1.2.1 秦岭北麓第16页
        1.2.2 秦岭北麓生态功能区第16页
        1.2.3 小城镇第16-17页
        1.2.4 规划策略第17页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3 研究意义第18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5页
        1.4.1 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综述第18页
        1.4.2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综述第18-19页
        1.4.3 关于生态功能区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1.4.4 秦岭北麓小城镇的相关研究第21-25页
        1.4.5 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5页
    1.5 研究方法、论文章节关系和框架第25-26页
        1.5.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5.2 研究框架第26页
    1.6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二章 秦岭北麓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对小城镇规划的影响第28-39页
    2.1 解读“生态功能区”第28-29页
        2.1.1“生态功能区”的提出第28页
        2.1.2 省市层面的秦岭北麓生态功能区划第28-29页
        2.1.3 生态功能区的具体内容第29页
        2.1.4 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和城乡规划第29页
    2.2 秦岭北麓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第29-34页
        2.2.1 秦岭北麓城镇发展存在的特殊性第29-30页
        2.2.2 秦岭北麓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30-31页
        2.2.3 秦岭北麓生态功能区内小城镇概况及现状第31-34页
    2.3 规划建设目标确定第34-38页
        2.3.1“生态城镇”的概念及特征第34-36页
        2.3.2 秦岭北麓生态保护规划范围内小城镇规划目标确定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秦岭北麓生态小城镇规划策略第39-52页
    3.1 秦岭北麓生态小城镇发展定位第39-42页
        3.1.1 城镇规模预测第39-40页
        3.1.2 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生态足迹评价法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人口规模第40-42页
        3.1.3 产业发展转型策略:生态旅游产业第42页
    3.2 秦岭北麓生态小城镇规划布局第42-44页
        3.2.1 城镇设计、各专项规划与总规的有效互动第42-43页
        3.2.2 秦岭北麓小城镇规划布局要求第43-44页
    3.3 地貌差异的秦岭北麓小城镇特色生态化建设引导第44-45页
    3.4 秦岭北麓小城镇微观生态低技术支撑第45-46页
    3.5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第46-51页
        3.5.1 秦岭北麓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构建的意义第46-47页
        3.5.2 评价指标选取步骤第47-48页
        3.5.3 评价指标筛选第48-49页
        3.5.4 指标筛选结果第49-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案例借鉴及启示第52-55页
    4.1 法国霞慕尼生态小城镇(Chamonix-Mont-Blanc)规划第52-53页
        4.1.1 区位与背景第52页
        4.1.2 规划特色第52-53页
    4.2 德国米滕瓦尔德(Mittenwald)生态小城镇规划第53-54页
        4.2.1 区位和背景第53-54页
        4.2.2 规划特色第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以周至县翠峰镇为例第55-74页
    5.1 翠峰镇规划建设目标第55-56页
        5.1.1 翠峰镇概况第55-56页
        5.1.2 翠峰镇现状问题第56页
        5.1.3 翠峰镇的规划建设目标第56页
    5.2 翠峰镇评价指标的确定第56-58页
    5.3 翠峰镇的城镇定位研究第58-64页
        5.3.1 翠峰镇城镇规模预测第58-62页
        5.3.2 翠峰镇产业发展现状第62页
        5.3.3 翠峰镇产业发展转型第62-64页
    5.4 翠峰镇城镇规划布局第64-70页
        5.4.1 翠峰镇城镇布局现状第65页
        5.4.2 翠峰镇总体规划布局构想第65-70页
    5.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SPSS)的翠峰镇城乡生态统筹第70-73页
        5.5.1.翠峰镇社区分布现状第70页
        5.5.2 翠峰镇生态城乡统筹的可行性和现实性研究及意义第70-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第74-76页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74页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第74-76页
        6.2.1 本研究不足之处第74-75页
        6.2.2 后续研究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持续照护理念的老年社区规划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旅游区规划布局研究--以济南兴隆片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