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移动应用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条件 | 第14-29页 |
第一节 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一、长尾理论 | 第14-16页 |
二、技术中立 | 第16-18页 |
三、间接侵权理论与过错责任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主体要件 | 第20-29页 |
一、适格主体:有限的ISP | 第20-22页 |
二、移动应用平台的商业模式分类 | 第22-24页 |
三、移动应用平台与传统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区别 | 第24-27页 |
四、主观要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移动应用平台侵权责任中通知的适用问题 | 第29-35页 |
第一节 通知的主体 | 第29-30页 |
一、通知主体的适格 | 第29页 |
二、通知主体的证明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通知的形式 | 第30-31页 |
一、书面通知与.头通知 | 第30-31页 |
二、公告式通知 | 第31页 |
第三节 通知的内容 | 第31-33页 |
一、内容要求 | 第31-33页 |
二、权利要求 | 第33页 |
第四节 通知的效力 | 第33-35页 |
一、通知的效力 | 第33-34页 |
二、协助完善通知的义务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移动应用平台侵权责任中删除的适用问题 | 第35-43页 |
第一节 移动应用平台对内容的审查 | 第35-36页 |
一、审查的必要性 | 第35页 |
二、审查范围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移动应用平台的删除行为 | 第36-39页 |
一、移动应用平台的有效删除 | 第36-37页 |
二、移动应用平台拒绝删除的风险 | 第37-38页 |
三、不合格通知的拒绝删除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移动应用平台对删除的恢复 | 第39-43页 |
一、反通知程序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二、转送通知 | 第40页 |
三、反通知程序的要求 | 第40-41页 |
四、恢复“删除”后的责任承担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我国移动应用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司法建议 | 第43-46页 |
第一节 主体及主观要见的判定 | 第43页 |
第二节 通知的司法适用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删除的司法适用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