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1.1 云母矿产资源概述 | 第10页 |
1.1.2 云母晶体结构 | 第10-11页 |
1.1.3 云母的性能及用途 | 第11-12页 |
1.2 云母超细粉体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2 试验原料及试验方法 | 第16-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17页 |
2.1.1 试验原材料 | 第16-17页 |
2.1.2 试验药剂 | 第17页 |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17-1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2.3.1 白云母超细磨试验室试验 | 第18页 |
2.3.2 白云母超细磨工业试验 | 第18页 |
2.3.3 白云母超细粉工业应用试验 | 第18-19页 |
2.4 检测方法 | 第19-22页 |
2.4.1 吸碘值 | 第19页 |
2.4.2 DBP吸收值 | 第19-20页 |
2.4.3 扯断伸长率 | 第20页 |
2.4.4 拉伸强度 | 第20页 |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 | 第20-21页 |
2.4.6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1页 |
2.4.7 XPS分析 | 第21页 |
2.4.8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1-22页 |
3 白云母超细磨试验 | 第22-48页 |
3.1 单因素试验 | 第22-29页 |
3.1.1 超细磨矿时间对白云母磨矿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3.1.2 磨矿浓度对白云母超细磨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3 搅拌磨转速对白云母超细磨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4 料球比对白云母超细磨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5 超细磨磨介级配对白云母磨矿效果的影响 | 第26页 |
3.1.6 六偏磷酸钠对白云母粉助磨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7 三乙醇胺对白云母粉助磨效果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 白云母超细磨正交试验 | 第29-36页 |
3.2.1 试验因素及各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29-30页 |
3.2.2 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 第30-33页 |
3.2.3 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 第33-36页 |
3.2.4 验证试验及结果 | 第36页 |
3.3 白云母超细磨工业试验 | 第36-45页 |
3.3.1 磨介用量对白云母超细磨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搅拌磨转速对白云母磨矿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不同给矿量对白云母超细磨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不同磨矿浓度对白云母超细磨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5 助磨剂用量对白云母超细粉磨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6 工业试验最优条件验证试验 | 第42-43页 |
3.3.7 旋流器分级试验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4 白云母超细磨矿机理分析 | 第48-76页 |
4.1 白云母超细过程分析 | 第48-56页 |
4.1.1 不同助磨时间白云母试样XRD分析 | 第48-50页 |
4.1.2 不同助磨时间下白云母粉体的形貌分析 | 第50-53页 |
4.1.3 不同超细磨时间下白云母粉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4.1.4 不同助磨时间下白云母粉体XPS分析 | 第54-56页 |
4.2 白云母超细磨助磨机理的研究 | 第56-73页 |
4.2.1 六偏磷酸钠对白云母超细磨助磨机理分析 | 第56-65页 |
4.2.2 三乙醇胺对白云母超细磨助磨机理分析 | 第65-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5 超细云母粉工业应用 | 第76-82页 |
5.2 白云母超细粉在橡胶中的应用 | 第76-80页 |
5.2.1 超细改性白云母粉取代橡胶中炭黑试验 | 第76-77页 |
5.2.2 白云母超细粉在轮胎喷粉中的应用 | 第77-78页 |
5.2.3 白云母-炭黑复合粉体在橡胶中的应用 | 第78-80页 |
5.3 超细白云母粉在工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