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断裂构造对岩体应力场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断裂构造对工作面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20-32页 |
2.1 井田构造概况 | 第20-22页 |
2.1.1 井田断裂构造发育特征 | 第20-22页 |
2.1.2 井田地应力分布状况 | 第22页 |
2.2 1306工作面概况 | 第22-27页 |
2.2.1 工作面位置及布置方式 | 第22-24页 |
2.2.2 地质和水文情况 | 第24-27页 |
2.2.3 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 | 第27页 |
2.3 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 第27-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断裂构造对岩体应力场及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 | 第32-54页 |
3.1 断裂构造附近应力场的分布 | 第32-38页 |
3.1.1 单一断裂构造附近应力场分布 | 第33-37页 |
3.1.2 组合断裂构造附近应力场分布 | 第37-38页 |
3.2 断裂构造端部对岩体应力场的影响 | 第38-46页 |
3.2.1 断裂面力学性质对断裂构造端部应力影响 | 第40-43页 |
3.2.2 围岩力学性质对断裂构造端部应力影响 | 第43-46页 |
3.3 断裂构造对巷道围岩应力及稳定性影响 | 第46-51页 |
3.3.1 水平主应力的偏转对巷道围岩应力的理论分析 | 第47-48页 |
3.3.2 水平主应力的偏转对巷道围岩稳定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8-51页 |
3.4 小结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断裂构造对工作面顶板结构及稳定性影响 | 第54-76页 |
4.1 断裂构造对工作面直接顶结构及稳定性影响 | 第54-61页 |
4.1.1 碎裂直接顶自由冒漏 | 第54-57页 |
4.1.2 块裂直接顶失稳冒漏 | 第57-61页 |
4.2 断裂构造对采场老顶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61-65页 |
4.2.1 断裂面倾角对基本顶稳定性分析 | 第61-63页 |
4.2.2 断裂面强度对基本顶稳定性分析 | 第63-65页 |
4.3 断裂构造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 | 第65-72页 |
4.3.1 建立模型 | 第66-67页 |
4.3.2 断层影响下支承压力变化特征 | 第67-71页 |
4.3.3 顶板下沉量变化特征 | 第71-72页 |
4.4 断裂构造对煤壁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72-74页 |
4.5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赵庄矿断裂构造影响下矿压实测 | 第76-86页 |
5.1 工作面矿压显现基本规律 | 第76-78页 |
5.2 断裂构造影响下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 第78-85页 |
5.2.1 工作面与断层平行时矿压显现特征 | 第79-80页 |
5.2.2 工作面与断层斜交时矿压显现特征 | 第80-82页 |
5.2.3 工作面遇破碎顶板的矿压实测 | 第82-83页 |
5.2.4 赵庄矿煤壁片帮实测 | 第83-85页 |
5.3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6-8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