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访惠聚”活动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序言第8-14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选题背景第8页
        2.选题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1.国内研究综述第9-11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研究内容第12页
        2.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创新点和理论基础第13-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科层结构下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不足第14-25页
    (一)概念界定第14-18页
        1.治理的内涵第14-15页
        2.“访惠聚”活动开展前的新疆社会治理机制第15-16页
        3.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第16-18页
    (二)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不足的表现第18-21页
        1.科层结构下治理理念的滞后第18页
        2.治理主体单一第18-19页
        3.村级组织功能发育不够第19-21页
    (三)社会稳定基础较弱第21-25页
        1.宗教极端思想存在威胁第21-22页
        2.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得不到有效解决第22页
        3.法治观念缺失第22-24页
        4.基层情况反馈不足第24-25页
二、治本之策: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访惠聚”活动第25-32页
    (一)“访惠聚”活动是中央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第25-27页
        1.“访”“惠”“聚”三者的内在联系及逻辑关系第25页
        2.开展“访惠聚”活动背景第25-26页
        3.“访惠聚”活动是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保证第26-27页
    (二)当前“访惠聚”驻村重点工作第27-29页
        1.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第27页
        2.用心做好群众工作第27-28页
        3.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第28-29页
        4.建强基层组织第29页
    (三)“访惠聚”活动是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第29-32页
        1.创新社会治理组织结构第29-30页
        2.创新社会治理力量配置第30-31页
        3.创新社会治理手段方式第31-32页
三、经验与成果: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访惠聚”实践第32-39页
    (一)形成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第32-33页
        1.巩固党的领导第32页
        2.政府具体负责第32页
        3.加强社会协同第32-33页
        4.鼓励公众参与第33页
        5.强化法制保障第33页
        6.凝聚各治理主体,为各主体互动搭建平台第33页
    (二)创新基层治理体系第33-35页
        1.治理方式上第33-34页
        2.治理手段上第34-35页
        3.治理能力上第35页
    (三)强化社会稳定基础第35-37页
        1.思想持续引导第35-36页
        2.优化资源配置第36-37页
        3.人员及工作方法持续帮扶第37页
    (四)进一步加强“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思考第37-39页
        1.部分队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第37-38页
        2.部分工作队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第38页
        3.部分工作队与基层党组织需进一步融合第38-39页
四、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推动新疆基层治理的启示第39-42页
    (一)树立社会治理观念第39页
    (二)强化党委核心地位塑造责任政府第39页
    (三)打破政府功能条块分割第39-40页
    (四)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第40页
    (五)拓展公民利益诉求渠道第40-41页
    (六)培育和建强社会组织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注释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邹城市城市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制度研究--基于江西省A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