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和整体框架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2.1 校企合作的概念与模式 | 第15-16页 |
2.1.1 校企合作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校企合作的模式 | 第15-16页 |
2.2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 第16-18页 |
2.2.1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2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 | 第17-18页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25页 |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3.2 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内涵界定 | 第19-20页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校企合作中的运用 | 第20-22页 |
2.3.4 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第22-25页 |
3 ZJ学院校企合作现状与问题 | 第25-33页 |
3.1 ZJ学院校企合作概况 | 第25-26页 |
3.1.1 ZJ学院与旅游管理专业简介 | 第25页 |
3.1.2 ZJ学院合作企业概况 | 第25-26页 |
3.2 ZJ学院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3.2.1 人才培养的创新 | 第26-27页 |
3.2.2 双师共育的创新 | 第27页 |
3.2.3 评估方式的创新 | 第27-28页 |
3.3 ZJ学院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的不足 | 第28-33页 |
3.3.1 学院自身仍需进一步提高 | 第28-29页 |
3.3.2 校企信息不对称 | 第29-30页 |
3.3.3 地域改变影响区域合作 | 第30页 |
3.3.4 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 | 第30页 |
3.3.5 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30-33页 |
4 利益相关者参与下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 第33-47页 |
4.1 构建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目标 | 第33-36页 |
4.1.1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总体目标 | 第33-34页 |
4.1.2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分析 | 第34-36页 |
4.2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 第36-43页 |
4.2.1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构成 | 第36-40页 |
4.2.2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项目内容 | 第40-42页 |
4.2.3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评估方式 | 第42-43页 |
4.3 从利益相关者分析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运行条件 | 第43-47页 |
4.3.1 对利益相关者提出内部运作的要求 | 第43-44页 |
4.3.2 对利益相关者提出外部监管的要求 | 第44-47页 |
5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保障机制 | 第47-51页 |
5.1 建立健全可操作的外部保障机制 | 第47-48页 |
5.1.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 第47页 |
5.1.2 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项经费 | 第47-48页 |
5.2 建立健全有约束的内部保障机制 | 第48-51页 |
5.2.1 构建理念驱动机制 | 第48页 |
5.2.2 构建共商互励、共督互评机制 | 第48-49页 |
5.2.3 构建文化互信共融机制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