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稀有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Nb-Ni(Co)-Ti(Hf)系合金凝固路径及组织和渗氢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4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2 氢提纯技术第16-22页
        1.2.1 常规变压吸附 (PSA)第17-18页
        1.2.2 低温蒸馏 (深冷法)第18-19页
        1.2.3 膜分离法第19-22页
    1.3 氢分离合金膜的渗氢理论第22-28页
        1.3.1 金属膜渗氢原理及氢渗透方程第22-24页
        1.3.2 氢在金属晶格中的位置第24-25页
        1.3.3 氢在金属中的扩散及溶解第25-28页
        1.3.4 氢脆第28页
    1.4 氢分离合金膜研究现状第28-43页
        1.4.1 Pd基合金渗氢膜研究现状第28-30页
        1.4.2 5B族合金渗氢膜研究现状第30-38页
        1.4.3 5B族合金渗氢膜制备工艺研究现状第38-40页
        1.4.4 Nb-Ni-Ti相图及“初生Nb+共晶相”区第40-43页
    1.5 目前存在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第43-46页
        1.5.1 氢分离合金膜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1.5.2 本文研究内容第44-4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46-53页
    2.1 实验材料及其制备第46-49页
        2.1.1 合金成分的选择第46-47页
        2.1.2 母合金材料制备第47-48页
        2.1.3 合金表层Pd膜材料制备第48-49页
    2.2 合金膜氢渗透测量实验第49-51页
        2.2.1 高精度氢渗透测量系统第49-50页
        2.2.2 氢渗透实验过程第50页
        2.2.3 氢渗透系数的表征第50-51页
    2.3 试样的处理及分析第51-53页
        2.3.1 金属膜镀Pd前后形貌分析(AFM)第51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1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第51页
        2.3.4 合金相体积分数分析(Image-Pro Plus)第51-53页
第3章 Nb-Ni-Ti合金“初生Nb+共晶相”区确定及其相图研究第53-84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本文数值计算模型第54-65页
        3.2.1 微观偏析统一模型第54-62页
        3.2.2 三元共晶合金凝固微观偏析解析模型第62-65页
    3.3 基于Thermo-Calc三元共晶合金凝固路径的耦合算法第65-70页
        3.3.1 凝固起始点的计算第66页
        3.3.2 单相凝固的算法第66-68页
        3.3.3 两相共晶凝固的算法第68-70页
        3.3.4 三相共晶凝固的算法第70页
    3.4 Nb-Ni-Ti三元合金凝固路径数值模拟第70-75页
        3.4.1 凝固路径计算参数的选择第70-72页
        3.4.2 凝固路径的数值模拟第72-74页
        3.4.3 凝固路径实验验证第74-75页
    3.5 Nb-Ni-Ti三元合金“初生Nb+共晶相”区确定第75-82页
        3.5.1 四区域的XRD物相及EDS成分分析第75-77页
        3.5.2 四区域的显微组织分析第77-81页
        3.5.3 Nb-Ni-Ti富Nb角处的凝固路径及相图分析第81-82页
    3.6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4章 Nb-Ni(Co)-Ti(Hf)氢分离合金系显微组织的演化规律第84-116页
    4.1 引言第84-85页
    4.2 Nb-Ni-Ti氢分离合金系显微组织的演化规律第85-95页
        4.2.1 Nb-Ni-Ti准二元相图位置显微组织分析第85-87页
        4.2.2 偏离Nb-Ni-Ti准二元相图位置处显微组织分析第87-88页
        4.2.3 Nb-NiTi二元共晶定向凝固组织演化第88-95页
    4.3 Co替代Ni对Nb Ni T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第95-102页
        4.3.1 Nb_(30)Ni_(35-x)Co_xTi_(35)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化第95-98页
        4.3.2 Nb_(40)Ni_(30-x)Co_xTi_(30)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化第98-99页
        4.3.3 Nb-TiCo二元共晶定向凝固组织演化第99-102页
    4.4 Hf替代Ti对Nb Ni T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第102-106页
        4.4.1 Nb_(20)Hf_xTi_(40)-xNi_(40)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化第102-103页
        4.4.2 Nb_(30)Hf_xTi_(35)-xNi_(35)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化第103-104页
        4.4.3 Nb_(40)Hf_xTi_(30-x)Ni_(30)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化第104-106页
    4.5 Nb-Hf-Co合金显微组织演化第106-110页
        4.5.1 Nb-Hf-Co合金的XRD分析第106-107页
        4.5.2 Nb-Hf-Co合金的SEM分析第107-108页
        4.5.3 Nb-Hf-Co合金的各相体积分数变化规律第108-110页
    4.6 Nb Ni(Co) Ti(Hf)合金系的凝固机制第110-114页
        4.6.1 三元包共晶凝固机制第111-112页
        4.6.2 三元共晶凝固机制第112-114页
    4.7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5章 Nb-Ni(Co)-Ti(Hf)氢分离合金系的渗氢性能及渗氢机理第116-149页
    5.1 引言第116-117页
    5.2 Nb-Ni(Co)-Ti(Hf)合金表面镀钯膜微观结构分析第117-122页
        5.2.1 镀钯膜的可控参数第117-118页
        5.2.2 镀钯膜的微观结构分析第118-121页
        5.2.3 镀钯膜的工艺参数选择第121-122页
    5.3 Nb Ni(Co) Ti(Hf)氢分离合金系的渗氢性能第122-132页
        5.3.1 Nb-Ni-Ti氢分离合金的渗氢性能第122-126页
        5.3.2 Nb-Ni(Co)-Ti氢分离合金的渗氢性能第126-128页
        5.3.3 Nb-Ni-Ti(Hf)氢分离合金的渗氢性能第128-130页
        5.3.4 Nb-Hf-Co氢分离合金的渗氢性能第130-132页
    5.4 Nb-Ni(Co)-Ti(Hf)氢分离合金系的渗氢模型及机理第132-147页
        5.4.1 氢渗透数学模型第132-138页
        5.4.2 各模型相互比较第138-140页
        5.4.3 Nb-Ni(Co)-Ti(Hf)合金的氢扩散系数及溶解系数第140-144页
        5.4.4 Nb-Ni(Co)-Ti(Hf)合金的渗氢机理第144-147页
    5.5 本章小结第147-149页
结论第149-151页
创新点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5-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个人简历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梭柄松苞菇提取物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下一篇:铝合金超声—交流TIG复合焊电弧行为与接头组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