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WSN 概述 | 第12-24页 |
1.2.1 WSN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1.2.2 WSN 组成结构及特点 | 第13-18页 |
1.2.3 WSN 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1.2.4 WSN 应用前景 | 第21-2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4-25页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点 | 第25-28页 |
第2章 WSN 分布式体系架构及能耗分析 | 第28-50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体系架构分析 | 第28-35页 |
2.2.1 节点体系架构 | 第28-29页 |
2.2.2 WSN 体系架构 | 第29-35页 |
2.3 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体系架构 | 第35-44页 |
2.3.1 提出背景 | 第35-36页 |
2.3.2 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体系架构 | 第36-44页 |
2.4 能耗分析及评价模型 | 第44-49页 |
2.4.1 能耗分析 | 第44-47页 |
2.4.2 能耗评价模型 | 第47-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高效覆盖控制算法 | 第50-95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覆盖控制设计原则 | 第50-52页 |
3.3 覆盖模型 | 第52-55页 |
3.3.1 节点感知模型 | 第52-53页 |
3.3.2 网络覆盖模型 | 第53-55页 |
3.4 覆盖控制算法 | 第55-62页 |
3.4.1 覆盖与连通 | 第55-57页 |
3.4.2 覆盖与能量 | 第57-60页 |
3.4.3 覆盖连通能量 | 第60-62页 |
3.5 高效覆盖控制算法-ECCMP | 第62-93页 |
3.5.1 提出背景 | 第62页 |
3.5.2 分布式网络架构与模型 | 第62-63页 |
3.5.3 子集优化算法 | 第63-67页 |
3.5.4 覆盖子集控制算法 | 第67-76页 |
3.5.5 节点状态转换策略 | 第76-83页 |
3.5.6 退避延迟策略 | 第83-85页 |
3.5.7 仿真分析 | 第85-9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4章 能量高效的网格化路由协议 | 第95-126页 |
4.1 引言 | 第95页 |
4.2 路由协议设计面临的挑战 | 第95-97页 |
4.3 路由协议概述 | 第97-106页 |
4.3.1 路由协议分类 | 第97-99页 |
4.3.2 经典路由协议 | 第99-106页 |
4.4 能量高效的网格化路由协议-GEERP | 第106-125页 |
4.4.1 提出背景 | 第106页 |
4.4.2 网络模型 | 第106-107页 |
4.4.3 网络网格化 | 第107-110页 |
4.4.4 能量高效的网格化路由协议-GEERP | 第110-114页 |
4.4.5 仿真分析 | 第114-12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5章 自适应 6LOWPAN 路由协议 | 第126-158页 |
5.1 前言 | 第126页 |
5.2 6LoWPAN 概述 | 第126-129页 |
5.2.1 6LoWPAN 基本概念 | 第126-128页 |
5.2.2 6LoWPAN 面临的挑战 | 第128-129页 |
5.2.3 相关研究 | 第129页 |
5.3 协议栈优化 | 第129-130页 |
5.4 报头压缩策略 | 第130-141页 |
5.4.1 报头分析 | 第131-134页 |
5.4.2 报头压缩原则 | 第134页 |
5.4.3 基于 6LoWPAN 的报头压缩策略 | 第134-141页 |
5.5 自适应 6LoWPAN 路由协议-AHiLow | 第141-157页 |
5.5.1 提出背景 | 第141-142页 |
5.5.2 自适应 6LoWPAN 路由协议 | 第142-151页 |
5.5.3 仿真分析 | 第151-1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8-16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58-159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59-161页 |
附录 | 第161-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