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大气中的水汽 | 第13-15页 |
1.1.1 水汽分布 | 第13-14页 |
1.1.2 大气水汽的物理参数 | 第14-15页 |
1.2 大气水汽与湿度探测技术概述 | 第15-26页 |
1.2.1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探测 | 第15-18页 |
1.2.2 近红外探测仪探测 | 第18-19页 |
1.2.3 微波辐射计探测 | 第19-22页 |
1.2.4 GPS 信号探测 | 第22-23页 |
1.2.5 激光雷达探测 | 第23-26页 |
1.3 大气水汽探测激光雷达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1.4 大气水汽探测激光雷达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5 创新点与文章结构 | 第28-31页 |
第2章 大气水汽探测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 第31-46页 |
2.1 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散射激光雷达 | 第31-34页 |
2.1.1 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散射激光雷达原理 | 第31-32页 |
2.1.2 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结构 | 第32-33页 |
2.1.3 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散射激光雷达方程 | 第33-34页 |
2.2 大气水汽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 第34-39页 |
2.2.1 大气水汽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原理 | 第34-35页 |
2.2.2 大气水汽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结构 | 第35-37页 |
2.2.3 大气水汽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方程 | 第37-39页 |
2.3 影响大气水汽激光雷达探测性能和数据处理的要素 | 第39-43页 |
2.3.1 大气水汽激光雷达探测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 第39-41页 |
2.3.2 大气水汽激光雷达探测系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 第41-43页 |
2.4 基于不同工作平台的大气水汽激光雷达探测选择 | 第43-44页 |
2.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仿真设计 | 第46-78页 |
3.1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应用环境 | 第47页 |
3.2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建模 | 第47-52页 |
3.2.1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的大气模型 | 第47-50页 |
3.2.2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回波信号模型 | 第50-51页 |
3.2.3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噪声模型 | 第51-52页 |
3.3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模拟计算 | 第52-63页 |
3.3.1 拉曼散射截面 | 第52-53页 |
3.3.2 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散射激光雷达信噪比 | 第53-57页 |
3.3.3 大气水汽探测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信噪比分析 | 第57-63页 |
3.4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分析 | 第63-68页 |
3.4.1 激光器能量对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影响 | 第63-64页 |
3.4.2 望远镜口径对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影响 | 第64-66页 |
3.4.3 视场角对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影响 | 第66-67页 |
3.4.4 背景噪声对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影响 | 第67-68页 |
3.5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设计方案 | 第68-76页 |
3.5.1 总体设计方案 | 第68-69页 |
3.5.2 各单元设计方案 | 第69-73页 |
3.5.3 技术指标 | 第73页 |
3.5.4 大气水汽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仿真软件 | 第73-76页 |
3.6 小结 | 第76-78页 |
第4章 星载大气水汽探测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仿真设计 | 第78-107页 |
4.1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应用环境 | 第78-79页 |
4.2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建模 | 第79-84页 |
4.2.1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的大气模型 | 第79页 |
4.2.2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的光谱选择 | 第79-83页 |
4.2.3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回波信号模型 | 第83页 |
4.2.4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噪声模型 | 第83-84页 |
4.3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模拟计算 | 第84-94页 |
4.3.1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信噪比 | 第84-88页 |
4.3.2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信噪比分析 | 第88-94页 |
4.4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分析 | 第94-101页 |
4.4.1 激光器频率稳定性对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 | 第94-95页 |
4.4.2 激光指向倾角对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 | 第95-96页 |
4.4.3 信号波动对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 | 第96-97页 |
4.4.4 空间分辨率对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 | 第97-101页 |
4.5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设计方案 | 第101-105页 |
4.5.1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01-102页 |
4.5.2 各单元设计方案 | 第102-103页 |
4.5.3 可实现的技术指标 | 第103-104页 |
4.5.4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仿真软件 | 第104-105页 |
4.6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5章 大气水汽探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提取与反演 | 第107-129页 |
5.1 小波阈值去噪 | 第108-117页 |
5.1.1 原有阈值函数 | 第108-109页 |
5.1.2 改进的阈值函数 | 第109-110页 |
5.1.3 小波空间滤波去噪算法 | 第110-112页 |
5.1.4 小波空间滤波去噪验证 | 第112-117页 |
5.2 星载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反演方法修正 | 第117-121页 |
5.2.1 传统反演公式 | 第117-118页 |
5.2.2 修正后反演公式 | 第118-121页 |
5.3 探测大气水汽激光雷达回波数据处理与反演 | 第121-128页 |
5.3.1 大气水汽探测地基拉曼散射激光雷达回波数据处理与反演 | 第121-124页 |
5.3.2 大气水汽探测星载距离分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回波数据处理与反演 | 第124-128页 |
5.4 小结 | 第128-129页 |
结论 | 第129-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0页 |
附录 | 第140-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作者简介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