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1.1 有机肥中镉的来源 | 第12页 |
1.1.2 镉的毒性及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1.3 我国有机肥镉污染现状 | 第13页 |
1.1.4 有机肥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 | 第13-14页 |
1.2 有机肥中镉超标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2.1 物理化学法 | 第15页 |
1.2.2 生物法 | 第15-16页 |
1.3 电动修复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 | 第16-24页 |
1.3.1 电动力学修复原理 | 第16-19页 |
1.3.2 影响电动修复技术的主要因素[39] | 第19-20页 |
1.3.3 电动修复技术增强方法 | 第20-22页 |
1.3.4 电动法修复的主要污染物对象 | 第22-23页 |
1.3.5 电动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2.1.1 有机肥来源 | 第28页 |
2.1.2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2.1.3 试验所需仪器及试剂 | 第29-30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2.2.1 有机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2.2 总镉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2.2.3 镉的形态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2.4 有机肥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有机肥性质试验 | 第34-38页 |
3.1 有机肥的酸缓冲能力试验 | 第34-35页 |
3.1.1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3.2 镉污染有机肥在不同有机酸条件下的解吸 | 第35-36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不同电压下有机肥中镉的电动去除研究 | 第38-46页 |
4.1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4.2.1 电动修复过程中的表观现象 | 第38页 |
4.2.2 电流变化 | 第38-39页 |
4.2.3 电解液pH变化 | 第39-41页 |
4.2.4 有机肥pH变化 | 第41页 |
4.2.5 有机肥中镉分布 | 第41-42页 |
4.2.6 有机肥中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4.2.7 阴极出水中的铵态氮和Cd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乙酸预处理强化有机肥中镉的电动去除研究 | 第46-54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5.2.1 电流与电解液pH的变化 | 第47-48页 |
5.2.2 有机肥pH的变化 | 第48-49页 |
5.2.3 有机肥中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镉的变化 | 第49-51页 |
5.2.4 铵态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 第51-52页 |
5.2.5 阴极出水中的铵态氮含量和离子态Cd含量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吸附土壤介质下有机肥中镉的电动去除研究 | 第54-60页 |
6.1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6.2.1 电流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6.2.2 阴极液和阳极液pH值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6.2.3 有机肥和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 | 第56页 |
6.2.4 有机肥和土壤中总Cd的分布 | 第56-57页 |
6.2.5 有机肥和土壤中三种镉的变化 | 第57-58页 |
6.2.6 有机肥和土壤的TN变化 | 第5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0-62页 |
7.1 结论 | 第60-61页 |
7.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