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国家药品快速检验近红外数据库网络平台技术开发的相关探讨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国内外的发展形势第11页
        1.2.2 我国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应用情况第11-12页
        1.2.3 当前国内药品快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药品快速检验近红外数据库网络平台建立的初步构想及可行性探讨第14-18页
    2.1 基本构想第14-15页
    2.2 数据库网络平台建立的可行性第15页
    2.3 工作流程第15页
    2.4 数据库中数据的来源第15-16页
    2.5 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第16-17页
    2.6 数据库的应用第17-18页
第三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品快速检验工作中的应用第18-22页
    3.1 近红外光谱法原理第18页
    3.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兴起第18-19页
    3.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方法概述第19-20页
        3.3.1 位移校正(Offset correction)第20页
        3.3.2 平滑处理(Smooth)第20页
        3.3.3 导数化处理(Derivative)第20页
        3.3.4 标准正太变量校正和归一化处理(SNV)第20页
        3.3.5 多元散射校正(MSC)第20页
        3.3.6 小波变换(WT)第20页
    3.4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我国药品快检工作中的应用现状第20-22页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采集的标准化研究第22-33页
    4.1 仪器第22页
    4.2 光谱采集的条件标准化要求第22页
    4.3 传统标准化样品近红外采集方法第22-24页
    4.4 统一测样附件的探索性研究第24页
    4.5 统一测样附件测评第24-32页
        4.5.1 仪器与样品第25页
        4.5.2 光谱采集方法及条件第25页
        4.5.3 光谱分析与结果第25-32页
    4.6 小结第32-33页
第五章 不同仪器测定同一药品的差异性评价第33-38页
    5.1 光谱采集的基本准则第33页
    5.2 一致性模型建立的条件第33-34页
    5.3 一致性检验结果第34-36页
        5.3.1 片剂第34-35页
        5.3.2 胶囊剂第35页
        5.3.3 颗粒剂第35-36页
        5.3.4 注射剂第36页
    5.4 小结第36-38页
第六章 不同药品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的比较第38-67页
    6.1 两种快速比对分析方法原理第38-39页
        6.1.1 相关系数分析法第38-39页
        6.1.2 一致性检验分析法第39页
    6.2 近红外光谱数据来源及整理统计第39-40页
    6.3 两种快速比对模型建立的标准化条件第40页
        6.3.1 相关系数模型第40页
        6.3.2 一致性检验模型第40页
    6.4 同一品种同一剂型同一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建模方法的考察第40-55页
        6.4.1 胶囊剂第40-47页
        6.4.2 片剂第47-50页
        6.4.3 颗粒剂第50-52页
        6.4.4 注射剂第52-54页
        6.4.5 小结第54-55页
    6.5 同一品种同一剂型同一厂家不同规格的药品建模方法的考察第55-58页
        6.5.1 样品信息第55页
        6.5.2 相关系数模型的建立第55-56页
        6.5.3 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6.5.4 小结第57-58页
    6.6 同一剂型同一规格不同厂家结构类似的药品建模方法的考察第58-62页
        6.6.1 样品信息第58页
        6.6.2 相关系数模型的建立第58-60页
        6.6.3 一致性检验模型的的建立第60-62页
        6.6.4 小结第62页
    6.7 单成分药品和相应的复方药品建模方法的考察第62-67页
        6.7.1 样品信息第62页
        6.7.2 相关系数模型的建立第62-64页
        6.7.3 一致性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6.7.4 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新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的初步研究第67-75页
    7.1 主成分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第67-68页
    7.2 主成分分析过程第68页
    7.3 样品信息第68页
    7.4 主成分数的选择第68-69页
    7.5 不同类型药品主成分分析的初步探究第69-73页
        7.5.1 片剂第69-70页
        7.5.2 胶囊剂第70-71页
        7.5.3 颗粒剂第71-72页
        7.5.4 注射剂第72-73页
    7.6 主成分分析与两种快速比对分析方法的比较第73-74页
    7.7 小结第74-7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8页
    8.1 总结第75-76页
    8.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v致谢第83-8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全液相法Cu基催化剂用于浆态床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
下一篇: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