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极端热湿气候区自持化光伏空调系统与建筑热工匹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表第10-12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热湿地区建筑能耗降低方法及热工优化的研究第13-17页
        1.2.2 光伏建筑设计及匹配方法的研究第17-19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0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第20-22页
2 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能量供需技术基础理论第22-29页
    2.1 光伏空调建筑能量平衡理论第22-23页
    2.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第23-25页
        2.2.1 光伏发电的原理第23页
        2.2.2 太阳能光伏建筑发电系统的组成第23-24页
        2.2.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第24-25页
    2.3 太阳能空调技术第25-26页
        2.3.1 太阳能光热制冷技术第25-26页
        2.3.2 太阳能光伏制冷技术第26页
    2.4 建筑能耗降低方法第26-28页
        2.4.1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第27页
        2.4.2 建筑遮阳技术第27-28页
        2.4.3 建筑自然通风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能量平衡数学模型第29-38页
    3.1 自持化光伏空调系统简介第29页
    3.2 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能量平衡设计计算方法第29-37页
        3.2.1 空调系统耗电量计算第30-31页
        3.2.2 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各月发电盈亏量计算第31-35页
        3.2.3 光伏方阵需求容量及蓄电池需求容量计算第35页
        3.2.4 屋面光伏方阵最大安装容量计算第35-37页
        3.2.5 光伏空调建筑自持化分析第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热湿地区建筑负荷逐级削减技术及优化策略第38-62页
    4.1 热湿地区建筑负荷逐级削减技术研究方法第38-40页
    4.2 建筑外形参数与围护结构节能潜力的关系第40-50页
    4.3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冷负荷的影响分析第50-56页
    4.4 某综合楼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效果分析第56-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5 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光伏与建筑匹配分析第62-83页
    5.1 低纬度热湿地区建筑自持化匹配工况设定第62-64页
    5.2 住宅建筑光伏空调系统自持化匹配分析第64-68页
        5.2.1 平屋面条件下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匹配分析第64-65页
        5.2.2 坡屋面条件下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匹配分析第65-68页
    5.3 办公建筑光伏空调系统自持化匹配分析第68-72页
        5.3.1 平屋面条件下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匹配分析第68-69页
        5.3.2 坡屋面条件下自持化光伏空调建筑匹配分析第69-72页
    5.4 光伏空调建筑自持化设计计算软件第72-79页
        5.4.1 软件简介第72-73页
        5.4.2 软件运行界面与说明第73-79页
    5.5 案例分析第79-82页
        5.5.1 某综合楼建筑热工与光伏系统的自持化匹配结果第80-81页
        5.5.2 某综合楼光伏空调系统的自持化匹配分析第81-82页
    5.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6 结论第83-86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83-84页
    6.2 课题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3页
附录第93-96页
    A 图表目录第93-95页
    B 研究生阶段学术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传统城市“望山”经验的科学分析
下一篇:乡村旅游背景下民宿设计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