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1.3.1 公共政策的定义及特点 | 第15页 |
1.3.2 公共政策的内涵 | 第15-16页 |
1.3.3 公共政策的过程 | 第16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研究思路和创新 | 第19-22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6.2 研究创新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的政策概述 | 第22-33页 |
2.1 政策颁布背景 | 第22-23页 |
2.2 发展阶段 | 第23-25页 |
2.3《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的政策内容 | 第25-27页 |
2.3.1 实名制管理 | 第25页 |
2.3.2 专用账户管理 | 第25-26页 |
2.3.3 政府部门职责 | 第26-27页 |
2.4《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的政策特点 | 第27-28页 |
2.5《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的政策执行情况 | 第28-30页 |
2.6《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的政策实施效果 | 第30-33页 |
2.6.1 规范了成都市建筑市场用工情况 | 第30页 |
2.6.2 更加明确了各个参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 第30-31页 |
2.6.3 加强了对农民工流动人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 第31页 |
2.6.4 农民工工资支付和管理从制度层面上得到了保证 | 第31-32页 |
2.6.5 建立起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的政策模型分析 | 第33-37页 |
3.1 政策模型的综合决策模型分析 | 第33-34页 |
3.2《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综合决策模型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实名制政策分析 | 第37-41页 |
4.1 实名制政策实施情况 | 第37页 |
4.2 实名制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2.1 实名制管理规定太理想化 | 第38页 |
4.2.2 管理主体之间的衔接不够 | 第38-39页 |
4.2.3 增加了农民工维权成本 | 第39页 |
4.3 进一步完善实名制政策的对策 | 第39-41页 |
4.3.1 运用多元化的实名制管理方式 | 第39-40页 |
4.3.2 强化各个管理主体之间的衔接 | 第40页 |
4.3.3 在实名卡基础上运用辅助措施加以完善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专用账户政策分析 | 第41-47页 |
5.1 专用账户政策实施情况 | 第41-42页 |
5.2 专用账户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5.2.1 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执行工作的难度 | 第42-43页 |
5.2.2 缺乏具体的实施方式 | 第43页 |
5.2.3 缺乏有效的资金周转机制 | 第43-44页 |
5.2.4 给部分农民工带来不便 | 第44-45页 |
5.3 进一步完善专用账户政策的对策 | 第45-47页 |
5.3.1 明确执行标准,减小执行工作难度 | 第45页 |
5.3.2 构建人工工资支付担保模式 | 第45页 |
5.3.3 制定欠薪应急周转金机制 | 第45-46页 |
5.3.4 提高专用账户中银行卡的证明效力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成都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政府部门职责分析 | 第47-53页 |
6.1 政府部门管理分工情况 | 第47-48页 |
6.2 政府部门职责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6.2.1 对政府部门管理分工的规定不明确 | 第48-49页 |
6.2.2 缺乏对政府部门执法人员专业水平的明确要求 | 第49-50页 |
6.2.3 未能制定政府部门执法人员执法标准 | 第50-51页 |
6.3 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职责的对策 | 第51-53页 |
6.3.1 明确政府部门的管理分工,强化政府信用度建设 | 第51页 |
6.3.2 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建立工资预留机制 | 第51页 |
6.3.3 建立政府部门执法人员执法标准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3-5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7.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