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6-18页 |
1 绪论 | 第18-30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2 试验巷道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30-39页 |
2.1 -885东一轨道大巷工程地质概况及支护形式 | 第30-32页 |
2.2 大巷破坏特征 | 第32-37页 |
2.3 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 | 第39-51页 |
3.1 高应力作用下的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 | 第39-45页 |
3.2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49页 |
3.3 巷外掘巷卸压及二次支护技术的提出 | 第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巷外掘巷技术卸压控制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61页 |
4.1 巷外掘巷卸压法的理论分析 | 第51-56页 |
4.2 不同巷外掘巷卸压法数值模拟方案分析 | 第56-59页 |
4.3 巷外掘巷卸压可行性分析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理论分析及方案设计 | 第61-74页 |
5.1 二次支护机理分析 | 第61-67页 |
5.2 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 | 第67-72页 |
5.3 二次锚注支护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