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3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9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29-31页 |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论文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我国玉米供给分析 | 第34-61页 |
·玉米的起源、传播及分类 | 第34-36页 |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 | 第36-41页 |
·玉米种植面积现状 | 第36-37页 |
·玉米单产现状 | 第37-39页 |
·玉米产量现状 | 第39页 |
·我国玉米生产变动趋势 | 第39-41页 |
·玉米生产区域划分及各产区生产现状 | 第41-49页 |
·玉米生产区域划分 | 第41-43页 |
·三大产区玉米生产现状 | 第43-46页 |
·三大产区玉米生产变动趋势 | 第46-49页 |
·全国及三大产区玉米增产因素分解 | 第49-50页 |
·玉米种植比较优势分析 | 第50-51页 |
·玉米与小麦成本收益分析 | 第50页 |
·三大产区玉米种植比较优势分析 | 第50-51页 |
·三大产区玉米供给反应 | 第51-59页 |
·模型及方法说明 | 第51-53页 |
·数据检验及模型形式选择 | 第53-55页 |
·玉米单产供给反应 | 第55-56页 |
·玉米种植面积供给反应 | 第56-57页 |
·不同产区玉米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8页 |
·我国玉米供给价格弹性计算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国内玉米需求分析 | 第61-81页 |
·玉米食用消费需求 | 第61-67页 |
·玉米食用消费形式 | 第62页 |
·玉米食用消费数据来源 | 第62-64页 |
·食用需求模型构建 | 第64页 |
·城镇居民玉米食用消费需求分析 | 第64-66页 |
·农村居民玉米食用消费需求分析 | 第66-67页 |
·玉米饲料用消费需求 | 第67-69页 |
·饲料玉米消费形式 | 第67-68页 |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变动 | 第68页 |
·饲料玉米消费需求变动 | 第68-69页 |
·玉米工业加工消费需求 | 第69-76页 |
·玉米工业加工形式 | 第69-70页 |
·生物质能源在全球的发展 | 第70-75页 |
·生物质能源发展对我国玉米工业加工需求的影响 | 第75-76页 |
·玉米种子消费及损耗 | 第76页 |
·国内玉米消费及消费结构变动 | 第76-77页 |
·玉米库存变动情况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四章 玉米贸易及我国玉米竞争力分析 | 第81-92页 |
·玉米贸易分析 | 第81-84页 |
·全球玉米贸易格局 | 第81-82页 |
·我国在全球玉米贸易中的地位 | 第82-83页 |
·我国玉米贸易变动 | 第83-84页 |
·我国玉米竞争力分析 | 第84-87页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84-85页 |
·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85-86页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86-87页 |
·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 | 第87-90页 |
·国际玉米价格对我国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 | 第87-88页 |
·农户玉米出售价格对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我国玉米供求平衡分析及福利分析 | 第92-110页 |
·玉米供求平衡分析 | 第92-95页 |
·供给需求平衡现状 | 第92-94页 |
·生物质能源发展对我国玉米供求的影响 | 第94-95页 |
·玉米供求弹性计算 | 第95-99页 |
·玉米供给弹性 | 第96-97页 |
·玉米需求弹性 | 第97-99页 |
·玉米价格变化福利效应分析 | 第99-104页 |
·净收益率分析 | 第100页 |
·价格变化的福利效应分析 | 第100-104页 |
·技术进步福利效应分析 | 第104-108页 |
·研究方法说明 | 第105-106页 |
·福利效应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我国玉米供求预测 | 第110-124页 |
·预测思路 | 第110-111页 |
·我国玉米供给预测 | 第111-116页 |
·三大产区玉米单产预测 | 第113页 |
·三大产区玉米种植面积预测 | 第113-114页 |
·三大产区玉米产量预测 | 第114-115页 |
·我国玉米单产、种植面积及产量预测 | 第115-116页 |
·我国玉米需求预测 | 第116-120页 |
·Hodrick-Prescott 滤波方法原理 | 第116页 |
·我国玉米口粮消费预测 | 第116-118页 |
·我国饲料消耗玉米及种子需求预测 | 第118-119页 |
·玉米工业加工需求及损耗预测 | 第119页 |
·玉米分类需求预测结果汇总 | 第119-120页 |
·玉米供给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 第120-121页 |
·本研究玉米供给需求预测结果 | 第120-121页 |
·其他学者对我国玉米供求预测结果 | 第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4-129页 |
·主要结论 | 第124-126页 |
·我国玉米产量增加有赖于面积扩大,单产增长潜力有待挖掘 | 第124页 |
·我国玉米生产区域差异较大,各产区增产方式各不相同 | 第124-125页 |
·我国玉米供不应求,玉米供给效率亟需提高 | 第125页 |
·价格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福利分配导向相反 | 第125页 |
·生物质能源具备发展空间,但会对我国玉米供求产生影响 | 第125-126页 |
·对策建议 | 第126-129页 |
·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深挖玉米增产潜力 | 第126页 |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发展玉米生产及消费 | 第126-127页 |
·协调玉米供求各环节,提高供给效率 | 第127页 |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引导福利分配及生物质能源发展 | 第127-128页 |
·加快法律及制度建设,保障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作者简介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