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振动、噪声及其控制论文--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及其利用论文

基于Stewart机构的隔振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1.1 课题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隔振技术研究发展现状第14-17页
        1.2.1 被动隔振第15页
        1.2.2 半主动隔振第15-16页
        1.2.3 主动隔振第16-17页
        1.2.4 主被动联合隔振第17页
    1.3 基于 Stewart 机构的隔振技术研究现状第17-23页
        1.3.1 Stewart 机构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2 基于 Stewart 机构的隔振平台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第23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3页
    1.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隔振系统的特性分析第24-39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被动隔振特性分析第24-28页
        2.2.1 被动隔振方案第24-25页
        2.2.2 被动隔振建模与分析第25-27页
        2.2.3 被动隔振器参数的确定第27-28页
    2.3 主动隔振特性分析第28-33页
        2.3.1 主动隔振方案第28页
        2.3.2 主动隔振建模与分析第28-29页
        2.3.3 不同控制律下的隔振特性分析第29-33页
    2.4 主被动联合隔振特性分析第33-38页
        2.4.1 主被动联合隔振方案第33-34页
        2.4.2 主动隔振系统位于有效载荷与被动隔振器之间的建模与分析第34-36页
        2.4.3 主动隔振系统位于干扰源与被动隔振器之间的建模与分析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六自由度隔振平台的建模与分析第39-75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基于 Stewart 机构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平台第40-45页
        3.2.1 控制力矩陀螺的振动特性测试第40-43页
        3.2.2 隔振平台的技术指标和功能要求第43页
        3.2.3 隔振平台的结构形式第43-45页
    3.3 刚体的位姿描述第45-52页
        3.3.1 旋转矩阵与坐标变换第45页
        3.3.2 姿态坐标:欧拉角与四元数第45-49页
        3.3.3 姿态分析及其算法第49-52页
    3.4 隔振平台的运动学第52-58页
        3.4.1 隔振平台的运动学模型第52-53页
        3.4.2 基于四元数的正向运动学模型第53-55页
        3.4.3 快速正解算法第55-56页
        3.4.4 数值仿真第56-58页
    3.5 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第58-67页
        3.5.1 凯恩方法第58-59页
        3.5.2 坐标系的建立与位姿描述第59-60页
        3.5.3 速度与角速度第60-61页
        3.5.4 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第61-62页
        3.5.5 偏速度和偏角速度第62-64页
        3.5.6 动力学方程第64-65页
        3.5.7 数值仿真第65-67页
    3.6 隔振平台的刚柔耦合分析第67-73页
        3.6.1 刚柔耦合的概念第67页
        3.6.2 刚性构件的柔性化第67-69页
        3.6.3 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第69-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控制力矩陀螺隔振平台的主被动联合隔振第75-88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隔振平台的固有频率分析第75-77页
    4.3 隔振平台的被动隔振设计与分析第77-82页
        4.3.1 被动隔振的带宽设计第77-80页
        4.3.2 阻尼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第80-82页
    4.4 隔振平台的主被动联合隔振控制第82-87页
        4.4.1 PID 控制第82-83页
        4.4.2 ADAMS 与 Matlab 联合仿真第83-84页
        4.4.3 Stewart 隔振平台的 PID 控制方案第84-85页
        4.4.4 隔振平台主被动联合隔振控制第85-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1页
    5.1 总结第88-89页
    5.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9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下一篇: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性能及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