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参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问题与理论假设 | 第12页 |
1.4 研究的设计 | 第12-15页 |
1.4.1 研究的方法设计 | 第12-13页 |
1.4.2 研究的类容设计 | 第13-15页 |
2 研究的理论支撑与文献回顾 | 第15-31页 |
2.1 研究的理论支撑 | 第15-19页 |
2.1.1 我国教学思想史中的学生参与思想 | 第15-17页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2.1.3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8-19页 |
2.2 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19-31页 |
2.2.1 “课堂”与“课堂教学” | 第19-20页 |
2.2.2 学生参与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20-30页 |
2.2.3 与本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 第30-31页 |
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现状调查 | 第31-56页 |
3.1 调查问卷的建立和实施 | 第31-35页 |
3.1.1 调查问卷的建立 | 第31-32页 |
3.1.2 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32-33页 |
3.1.3 调查结果的科学性检验 | 第33-35页 |
3.2 学生参与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43页 |
3.2.1 学生参与的整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3.2.2 行为参与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3.2.3 认知参与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1页 |
3.2.4 情感参与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3.3 学生参与的相关性研究 | 第43-47页 |
3.3.1 行为参与与心理投入之间的相关性 | 第43-45页 |
3.3.2 认知参与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关性 | 第45页 |
3.3.3 学生参与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 | 第45-47页 |
3.4 不同成绩的学生在学生参与变量上的差异 | 第47-52页 |
3.4.1 不同成绩组的学生在行为参与上的差异 | 第47-48页 |
3.4.2 不同成绩组的学生在认知参与上的差异 | 第48-50页 |
3.4.3 不同成绩组的学生在情感参与上的差异 | 第50-52页 |
3.5 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3.5.1 参与的动机分析 | 第52页 |
3.5.2 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3.6 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表现 | 第54-56页 |
4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56-66页 |
4.1 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1.1 行为参与的调查结果 | 第56-57页 |
4.1.2 认知参与的调查结果 | 第57-58页 |
4.1.3 情感参与的调查结果 | 第58-59页 |
4.2 相关性统计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2.1 学生参与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 | 第59-60页 |
4.2.2 学生参与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 差异性统计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4.4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4.4.1 学生参与的动力分析 | 第62页 |
4.4.2 学生参与影因素研究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4.5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5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第66-74页 |
5.1 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 第66-69页 |
5.1.1 调查研究的总体结论 | 第66-68页 |
5.1.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8-69页 |
5.1.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9页 |
5.2 本研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 第69-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